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娄底旅游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2
2024-12-01
娄底市娄星区的水洞底镇,因水运而兴,是一座古朴的小镇。孙水河贯穿水洞底镇中部全境,其名称由来颇具传奇色彩。发端于龙山的孙水河,在水洞底镇流域内有两股水汇入时形成深潭,潭内一面幽深似洞,一面碧透见底,故而得名水洞底。
天堂村依山傍水,集水洞底镇风景之精华。天堂槽门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整修,距今已有 400 多年的历史。这里曾经是繁华的天堂古码头,上百年前,白帆满江,百舸争流。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河槽水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的天堂码头成为了龙舟竞赛的出发站。
在水洞底镇,还有许多人文古迹。如康弗堂,这是一处保存下来的乡村古民居地,建于同治十三年,由周家湾金盆周氏第十五世杨珲公之子朝廷公率四子共同督造,历时数年建成。这座建筑属清中晚期典型江南园林民居,依山傍水,整体结构紧凑,大方平正、朴实。然而,由于长期疏于维护,这座民居曾尽显衰颓之势。但在 2019 年建设美丽家园的行动中,康弗堂获得重生,旧貌展新颜,重新服务于乡亲,见证文建村新的繁荣。
此外,水洞底镇还有刘家祠堂等古迹。近年来,水洞底镇把村净、树绿、天蓝、水清作为目标,着重抓好垃圾处理、河道整治和村道绿化等工作,孙水河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也不断提高。
杨市镇自古便是交通要地,孙水河蜿蜒流经此处。杨滩古渡曾为人们往返于湘乡和宝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后来,胜梅桥的出现缩短了渡河时间,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茂。
杨家滩是湘军起源之地,最早的湘军就诞生在以杨市镇为中心的这片区域。太平军进攻湖南时,罗泽南在这一带做教书先生,1852 年清廷倡办团练号令传来,罗泽南率领徒子徒孙们组建了湘勇,这是湘军的第一支部队。后来,罗泽南所部湘勇被曾国藩调往长沙,走上了镇压太平军的战场。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老湘乡县修志,为出自杨家滩的 58 名湘军将领作传,将他们一生的丰功伟绩载入了史册。杨家滩保存下来的湘军名将故居,至今仍有十余座,如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师善堂、云桂堂等。这些故居规模庞大,气势恢宏,是非常宝贵的不能再生文化建筑遗产,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老刘家是湘军 “刘家将” 的老堂屋,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至乾隆五十六年竣工,占地二三十亩。堂屋坐北朝南,前有涟水河蜿蜒东下,远有龙山对峙,后有闹市复兴街,四周高墙相围。内有先祖厅堂四个,住房 200 多间,另有粮仓等公房。老刘家以住房多、门槛多、天井多、拐弯多而著称。
存厚堂是清末四川布政使刘岳睃的府邸,建于光绪元年,占地面积 2 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前临孙水,背靠竹山,正门门框上有石雕狮子滚绣球,门槛上有花鸟瑞兽雕刻,体现了主人的尊贵,是杨市现存最为美观气派的堂屋建筑之一。
光远堂是清末云贵总督刘岳昭的弟弟中宪大夫刘岳昕府邸,为四进三横建筑,占地面积 1 万多平方米,前有水塘,西有水井,后有碉楼。设计独特,堂内装饰古朴自然,雕花石刻精致。解放战争时期,是聂绍良湘中游击支队总部所在地。
师善堂是清同治年间安徽布政使、一品顶戴刘连捷府邸,为四合四进院落,占地面积 2 万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堂前有大水塘,塘基由青条石砌成。堂内布局科学,工艺精美,雕梁画栋,美观古朴。
云桂堂是清同治年间安徽布政使、头品顶戴刘连捷亲家红顶商人彭胜安所建,为四进五横院落,占地 2 万多平方米,正堂开敞明亮,设计合理,长达百米。正堂两边分别是厢房、耳房、杂房。4 个三级马头墙巍然屹立,蔚为壮观。堂前有大荷塘,让人心旷神怡。
这些古朴斑驳的堂屋老院,残存着历史的痕迹,诉说着湘军故事,见证了那段金戈铁马的岁月,杨家滩人当年英勇善战、舍生忘死、铁血担当的忠勇精神,令人荡气回肠。如今,杨市镇政府愈发重视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这些故居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孙家桥村位于白马镇南部白马水库之滨,相传唐代药王孙思邈曾居于此,流经娄底境内的孙水河也由此得名。
孙家桥村历史久远,由原涟河村和孙家桥村合并而成,东与新邵县淘金村交界,南邻建新村,西靠郁溪村,东北与罗家坪社区相依。全村地域面积 6 平方公里,24 个村民小组,462 户,1950 人,党员 44 人。因受白马水库影响,耕地面积较少,经济基础簿弱,曾为市级贫困村。
近年来,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孙家桥村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便利、饮水更加洁净,正在向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稳步迈进。村里还召开了第一届乡贤会,众多乡贤回到老家,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现场共收到公益捐款 7 万余元。
孙家桥村有许多历史遗迹和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有药王庙、药王碑、白马寺等古迹,还有百余亩野生紫云英花海,美成童话世界,吸引了大批游客。此外,村里还新建了渡改桥工程项目,总投资 2000 余万元,下半年建成通车后将给全村及周边带来极大交通便利,产生可观经济效益。同时,村里的优质葡萄园、示范农田、现代中药材基地和制衣厂等项目四面开花,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推广光伏发电项目,既向国家电网直接供电,又让村民领补贴得实惠,一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 14 万元。投资近 100 万元的自来水工程顺利投入运营,彻底解决全村安全饮水问题。药王广场、涟河移民幸福屋场、沿河风光带、亮化工程、旱厕改新、通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切实增强了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娄底孙水河畔的美食丰富多样,独具特色。
红油牛肉面:娄底的红油牛肉面以其鲜香麻辣的口感令人欲罢不能。一大碗面上覆盖着厚厚的红油,中间是大块的牛肉,面条金黄,点缀着翠绿的青菜。吃在口中,那种麻辣的滋味瞬间刺激味蕾,让人爽到心里。
永丰五味香干:相传清朝乾隆皇帝游江南时对双峰走马街的 “水豆腐菠菜汤” 颇有好感,从此这里的干豆腐被列为贡品。永丰五味香干不断精益求精,连续烘烤 24 小时而成,辣、甜、咸、香、鲜五味皆备,具有减肥、降脂、消食、健齿养身等功效,成为当地人和外地人都喜爱的风味食品。
口味鹅:孙水河边的农家饭店是吃口味鹅的好去处。近年来,这里成为娄底餐饮消费的热门地点。河边景色优美,凉爽宜人,在吊脚楼上临风而坐,品尝家常口味的鹅肉,别有一番风味。一只鹅六七斤重,端上来一般就是一脸盆,味道鲜美。
新化三合汤:新化三合汤是梅山传统的地方名菜,在娄底市及周边地区的饭店或夜宵摊上深受青睐。它选嫩厚的牛肚皮切条,新鲜的嫩牛肉切片,细嫩的熟牛血切块,佐以八角、桂皮、茴香汤,浇上山胡椒油和米醋,再撒上辣末和香葱。品尝三合汤,不仅可大饱口舌之福,还能领略梅山文化的深厚和神奇。
擂辣椒皮蛋:擂辣椒皮蛋的做法独特。先把辣椒放火上烤一阵,撕去辣椒皮,泡点醋。加剥壳切块的皮蛋,翻动让其染上酸味和辣味。没有任何香精和配料,却让人吃得过瘾。
娄底剁辣椒:娄底剁辣椒是一种可以直接食用的辣椒制品,味辣而鲜咸,口感偏重。原料为新鲜红辣椒、食盐,是湖南的特色食品,可出坛即食,也可当作佐料做菜。
杯子糕:娄底的杯子糕是一道著名小吃。一块一块的杯子糕呈元宝形状,有黄白两种颜色,黄色用红糖制作,白色用米糖调制。热气腾腾的杯子糕上面放有芝麻、花生仁、葡萄干等配料,一口咬下去绵密香甜,可口无比。
水车柴火腊肉:水车柴火腊肉是新化县最具地方风味的传统食品。以水车本土优质猪肉为原料,加入适当的盐、酱油、味精、香料等,经过多道工序精心腌制,利用柴炭火熏烤 30—40 天,然后洗净、风干、切割、包装。蒸熟切片即可食用,也可配以辣椒、蒜苗、姜丝等烹炒。
孙水河风光带风景如画,是一条美丽的河畔景观带。这里自然景观丰富,是赏花的好去处,尤其适合春天游玩。
西阳地区的孙水河风光带周边还有幸福松鼠、伴山亭等景点。“幸福松鼠” 是新化县的一项生态保护工程,旨在恢复野生松鼠种群及其栖息地,并提高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伴山亭” 是一处观景台和旅游胜地,可以俯瞰壮丽的山峦美景。这些景点与孙水河风光带共同构成了美丽的自然风景区。
孙水河风光带在春天格外迷人。春暖花开之时,河畔的花朵竞相绽放,五彩斑斓,暗香盈袖。秋水如镜,苇影摇曳,白鹭翩翩,为风光带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林间信步,鸟啼清脆,偶有红、黄落叶飘落,仿佛在告诉人们秋的讯息。路畔花草之间,时有 “小精灵” 蜻蜓、蝴蝶飞舞,丰富了秋天的色彩,生动了人们的视线。
每到星期天,初一十五,孙水河风光带游人如织。特别是每年的 2 月 19 日、6 月 19 日、9 月 19 日三日,到此朝拜观音菩萨者成千上万人。天籁寺所在的仙女寨风景优美,绿树成荫,自古留下了 “仙女岩”、“仙人下棋” 等近十处带有传奇色彩的景观。在山顶从南面可俯瞰万宝镇全貌,北面可远眺娄底城区新貌,也可俯瞰清澈碧绿、宛如飘带的孙水河。
如今,孙水河风光带的人气日益兴旺,农家乐等三产服务设施也更加完善,平均每天都有一定数量的游客到这里游览和朝拜,最集中的月份每天游客达到了几千人。孙水河风光带不仅是善男信女朝拜之所,更是娄底市民不可多得的游览胜地。
孙水河作为娄底市中心城区生活饮用水的重要河流,其地理位置独特且意义重大。
孙水河发源于邵阳市新邵县潭溪镇,一路奔腾,流经涟源市、娄星区、娄底经开区等多个区域。在娄星区水洞底镇境内全长 16 公里,流经众多村落,包括文建、撑田、天堂、腾跃、孙水、水洞底、红土、西溪、托山、羊角等 10 个行政村。这些村落依水而建,孙水河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也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
孙水河全长 94 公里,流域面积达 816 平方公里。它在犁头嘴汇入涟水,成为娄底地区重要的水系组成部分。沿途流经的区域涵盖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从水洞底镇的角度来看,孙水河贯穿其中,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生态资源。这里的人们依靠孙水河进行农业灌溉、生活用水以及发展水上交通。水洞底镇的许多古迹也与孙水河紧密相连,如天堂村的天堂槽门,曾经是繁华的天堂古码头,见证了水运的辉煌历史。如今,虽然河槽水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孙水河依然是水洞底镇的重要象征。
杨市镇也是孙水河流经的重要区域。杨滩古渡曾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胜梅桥的出现更是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杨家滩作为湘军起源之地,保存下来的众多湘军名将故居,如老刘家、存厚堂、光远堂、师善堂、云桂堂等,彰显了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孙水河为这些古迹增添了灵动之美,也见证了杨家滩的兴衰变迁。
孙家桥村位于白马镇南部白马水库之滨,孙水河也由此得名。孙家桥村历史久远,由原涟河村和孙家桥村合并而成。这里有药王庙、药王碑、白马寺等古迹,还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近年来,通过扶贫工作的开展,孙家桥村的环境更加优美,交通更加便利,饮水更加洁净,正朝着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稳步迈进。
孙水河的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它在娄底地区的水资源重要性,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它连接了不同的乡镇和村落,促进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发展。同时,孙水河也是娄底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环境。
总之,娄底孙水河的地理位置独特,它贯穿多个区域,见证了娄底地区的历史变迁和发展,是娄底人民的母亲河,为娄底的经济、文化和生态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水域首创法式生态活水园林,为娄底的建筑风格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其以法国古典宫廷园林为蓝本造景,将对称与平衡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布局上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及空间的延伸,仿佛一幅精心绘制的艺术画卷。在这里,建筑与流水完美融合,宅以水为脉,水绕宅而生,首创的 “活水” 生态园林更是一大亮点。环形水系如同园林的纽带,利用高差使水自然流动,喷泉、叠瀑、溪流与植被、灌木、乔木等共同构成立体景观。水流涌动之间,产生的负氧离子通过水汽循环清新空气,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达到了生态养生的至高境界。细节之处,石材、雕花、喷泉、绿篱、泉池、雕塑等装饰,彰显出贵族气质,幽雅、庄重、高贵而浪漫。孙水河收藏着两岸无限风光,居住在此,上楼可观景,下楼可踏青,阳光自然和谐,仿佛置身于天堂般的乐土,回归慢调生活。一河两岸双公园的亲水养生居住圈,让人们尽享低调的奢华与诗意般的栖居。
孙水公园于 2009 年开园,作为娄底市重要的综合性公园,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改造,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增绿提质方面,邀请园林绿化专家现场勘察,制定改造方案并逐步实施。2016 年春季,将中心广场两侧长廊外破损木板地面改造成绿地,栽植罗汉松、竹子、石楠、紫藤等亚乔木和藤本植物,增加了中心广场的绿量。2017 年和 2018 年,在沿河路栽植全冠大乔木法国梧桐,打造了林荫景观大道,让游客在炎炎夏日也能感受到荫凉舒适。同时,在文化墙广场及主要路口栽植大樟树,在次园路上栽植桂花、石楠、红叶石楠等,打造次园路林荫路。此外,积极推广立体绿化,在公园的长廊、办公房、公厕等建筑旁种植竹子和紫藤、凌霄等攀援植物,既增加了绿量,又美化了建筑。
在打造精品景观方面,对主广场两侧因设施损坏、年久失修而停止使用的叠水池进行全面维修和升级改造。修缮后的叠水池,池内水动起来,彩灯亮起来,“空中玫瑰” 转起来,成为公园的标志性景观。同时,对公园所有长廊、亭子、文化墙、“地图” 景观、月湖区、健身区等处实施亮化,安装轮廓灯、洗墙灯、水底彩灯及照树彩灯等,使公园的夜晚更加靓丽,人气更加旺盛。为解决公园绿化景观不美、品位不高的问题,开展 “花海行动”,实施增花添彩改造。新栽观花亚乔木 1000 余株,新种观花地被植物 25 万余株,打造了多处景观林和花境,如紫玉兰林、桃花林、贴梗海棠林等,现在的孙水公园四季有花,处处皆景,成为了娄底市的 “百花园”。
在营造良好环境方面,孙水公园主动承担对下河游泳者的劝导任务,确保市民喝上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再未发生溺亡事故。同时,加强对河面漂浮物打捞工作,实行错时上班,利用机械船和手划船相结合,确保每天对河面漂浮物进行及时打捞,并及时清运。此外,持续开展对流动摊担违规经营、乱停乱放、乱贴乱画、噪音扰民、破坏花草等行为的整治行动,实行 24 小时轮班巡查制度,为市民营造了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
娄底市水洞底镇的天堂村,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孙水河畔。这里承载着四百多年的厚重历史,天堂槽门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屹立在村口,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繁华。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清嘉庆年间整修的天堂槽门,曾经是热闹非凡的古码头。遥想当年,白帆满江,百舸争流,商船往来穿梭,带来了无尽的财富和生机。随着时代的变迁,陆路运输逐渐崛起,河槽水运无奈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然而,如今的天堂码头却以全新的姿态成为了龙舟竞赛的出发站,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
孙水河,这条娄底城乡居民的母亲河,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它不仅滋养着两岸的土地,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沿岸风光如诗如画,恰似一幅绝美的田园风光画卷。杨柳青青伴河岸,绿水悠悠映蓝天,黄金稻田如锦缎,白鹭双双舞翩跹。车从彩虹桥上过,船由碧玉环中行,人在画中,画在镜中,令人陶醉,流连忘返。
娄底水洞底镇自古以来就有 “古津小镇” 的美称,地面海拔标高在 109—223 米之间,属丘陵地形,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这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应红网娄底论坛版主青山文客老师和佳作天地版宝岛阿华版主的邀请,娄底、湘潭、衡阳三地红网网友来到水洞底镇采风。在参观完玄真观、天籁寺和文建村后,大家驱车来到了景色秀美的天堂村。天堂村依山傍水,集水洞底镇风景之精华。我们将车停在村部,穿过天堂门,就来到了孙水河边。大门上 “天堂” 二字,似乎把大家带入了天堂幻境。
2016 年 7 月 15 日,娄底市林业局局长龚洵胜来到涟源市水洞底镇天堂村开展调研。天堂村是涟源市最典型的革命老区村,地理位置偏僻,基础设施落后,但这里民风纯朴团结,天堂村龙舟队是近年省市龙舟赛冠军,今年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龙舟赛,荣获全国综合第五名。该村英雄辈出,有抗日老兵 3 人,抗美援朝战争英雄 3 人。该村人文历史底韵丰厚,清朝光绪文魁李希圣就是天堂村人,李氏宗祠修缮如初,文魁牌匾历经沧桑保存完好。
孙水公园志愿服务站自 2019 年 7 月成立以来,围绕母亲河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宣传等工作,充分发挥了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的志愿者精神,为推动娄底各项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守护城市的碧水蓝天。2019 年,孙水公园志愿服务站与各单位共同开展 “净滩”“弯腰” 等一系列护河志愿活动,吸引了众多志愿者参与其中。他们穿着红马甲,手持夹子、戴着手套、拿着垃圾袋,沿着孙水河河堤河岸以及周边两侧,仔细捡拾饮料瓶、卫生纸、塑料袋、烟头烟蒂等废弃垃圾。在志愿者的努力下,孙水河周边环境变得更加清爽整洁。来自娄底一中附属实验学校 1810 班的学生谢臻怡表示,作为一名志愿者,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义不容辞,希望通过护河行动,吸引更多市民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提高环保意识。护河行动拉近了市民与身边河流的距离,让市民憧憬着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的美好生态美景。孙水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袁琳呼吁广大群众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共同守护娄底的碧水蓝天。
打造城市的中央花园。孙水公园一到晚上热闹非凡,为了给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维护好公园卫生,工作人员煞费苦心。主广场两侧的叠水池大清洗是一项大工程,从凌晨 2 点到次日早晨 9 点,工作人员先排水,再用排污泵抽干淤泥,最后用高压水枪冲洗顽固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