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娄底旅游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2
2024-12-03
冷水江锡矿山的矿石开采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 1521 年。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开采规模相对较小。直到 1892 年,锡矿山才真正迎来全面开采的时代。1897 年,探矿人刘履斋、宴永鹿结伴上山,经过仔细勘察和化验,确认此地为锑矿而非锡。1898 年春天,刘、宴二人合办了锡矿山第一家锑厂,这一举措如同星星之火,迅速点燃了锡矿山的锑矿开采热潮。不久后,清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锑矿的重要性,在锡矿山开设了官办锑厂。随着官方的介入,越来越多的人被吸引前来开矿,一些西方人也闻风而至,纷纷加入到锡矿山的锑矿开采队伍中。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制造弹药需大量锑,这使得锑价猛涨。锡矿山凭借其丰富的锑矿资源,迅速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焦点。在战争的刺激下,锡矿山的采矿公司和炼厂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到一百六十多家,年产锑量超过两万吨。“世界锑都” 的美名不胫而走,锡矿山也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经过上百年的开采,锡矿山的资源逐渐枯竭,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土壤金属污染严重,植物生存困难,森林覆盖率仅为 8%,大量土地无法耕种,土壤重金属超标严重。同时,经济结构失衡、产业单一、失业和贫困人口增多、替代产业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然而,冷水江人民并没有放弃这片土地。近年来,当地政府开始大力治理环境生态,将生态治理和修复与人文景观打造结合起来,科学规划设计,大力推进锡矿山工矿文化旅游。通过收集锡矿山区域当前历史断面资料,对锡矿山区域的风貌、民俗、民情、现状、历史图片等进行收录,将锡矿山的景观打造结合起来,融入特色锑文化元素,增添文化底蕴,塑造百年矿山品牌。
如今,锡矿山地区已被列入省政府 “一号工程” 湘江保护与治理的五大重点整治区域之一。娄底市也将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作为 “一号生态工程”,决定奋战三年时间,打一场覆盖 “矿内矿外、山上山下、城区乡村” 的锡矿山区域环境综合治理人民战争。冷水江市举全市之力推进锡矿山地区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民生改善等工作,逐渐祛除沉积的环境老病根,打造 “绿色锑都”。
随着生态治理的推进,锡矿山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曾经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景象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有序的矿区环境,温馨静谧的乡村院落,错落有致的居民小楼。同时,锡矿山作为中国近现代锑工业的起点和发源地,有着独特的工业历史人文,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湖南省第一个工矿企业党支部的诞生地、历史悠久的羊牯岭碉楼、雄浑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百年沧桑的老采矿场遗址、光辉永存的红军驻地旧址和别具一格的锡矿山展览馆、飞流直下的飞水岩瀑布、贴近生活的民歌民谣、古香古色的民居建筑等众多景点,让人目不暇接。
未来,锡矿山将继续朝着打造旅游景点的目标迈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再次恢复昔日的人声鼎沸,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旅游胜地。
娄底冷水江的锡矿山,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工业遗迹。地下废弃矿窿纵横交错,宛如一座神秘的地下宫殿。这些矿窿见证了锡矿山百余年的锑矿开采历史,承载着无数矿工的辛勤汗水与奋斗故事。
锑矿产品种类丰富独特,形状各异、美观度高,为游人所倾慕。从早期的粗放式开采到后来的精细化生产,锡矿山产出的锑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赏这些独特的锑矿产品,感受工业之美。
锡矿山不仅是 “世界锑都”,更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这里是红军长征途径冷水江的主要驻扎地,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红色遗迹。
红六军团长征锡矿山指挥部旧址,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935 年 11 月 29 日,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湘西出发,来到锡矿山。在地下党组织和矿山工人的积极配合下,红军在锡矿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筹粮、筹款和扩红工作。到 12 月 4 日红军离开锡矿山时,短短 6 天时间筹款 5 万大洋,招募 1000 多名矿工加入红军队伍。
此外,锡矿山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25 年秋,共产党员萧石月、邹建武、仇寿松、舒金山等人受中共湘区委派遣来到锡矿山,发展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当年秋冬之交,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成立,直属中共湘区委领导,萧石月任支部书记。随着全省革命形势高涨,1926 年 3 月,特别支部和锡矿山工会趁机把工会活动由秘密转向公开,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登上了 “历史舞台”。
“谢冰莹故居” 于 2011 年被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已进入国务院第七批 “国保” 单位候选名单,是娄底唯一的涉侨与涉台文化旅游资源。
谢冰莹故居分为新栋 “守园” 和旧栋 “花灼堂” 两部分。“守园” 是谢冰莹四次逃婚前的住所,整体基本完好,屋内精美的雕窗和彩绘的飞檐都极具湘中民俗特色。“花灼堂” 是谢冰莹的出生地。
谢冰莹是我国现代著名女兵作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多产作家。她以传奇人生以及作品在台湾、马来西亚及美国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与创作形成的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是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与人文品牌,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文学艺术价值、招商引资价值与对台统战价值。
近年来,冷水江市高度重视谢冰莹故居的保护与开发。召开《谢冰莹故居旅游景点概念性规划》编制推进会,强调要紧紧围绕名人名居做文章,让文化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发展。市文物管理所先后多次对故居进行修缮加固,迁出一些住户,并彻底整治周边及室内环境。同时,冷水江市还通过多种途径,从国内外、台湾收购了谢冰莹原著和研究著作 200 余部及部分手稿、图片、文物等史料,编写了谢冰莹生平事迹展版,开设了谢冰莹生平作品陈列室,圆满完成故居 “守园” 布展工作。下阶段,冷水江市将举办 “抗日女兵谢冰莹诞辰 110 周年首届冰莹文化节” 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科学编制项目规划,修复 “花灼堂”,将故居建设成集国际文化经贸交流、爱国主义教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侨务文化交流基地和冰莹国际文旅商业城。
娄底冷水江的锡矿山位于湖南省娄底冷水江市西北部。抵达冷水江市后,乘坐冷水江至矿山的交通车抵达北矿即可到达,基地位于道路右侧。锡矿山老采矿场遗址和陈列馆坐落于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锑冶炼厂内。
锡矿山地处交通便利之地,游客可通过多种方式到达。冷水江本身位于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麓,面积 439 平方公里,下辖 1 乡 5 镇 4 街道和 1 个经济开发区。这里拥有全国小康百强县(市)、全国电子商务百佳县(市)等众多荣誉称号,交通网络较为发达。
S238 新化温塘至冷水江金湾公路的改建,为前往锡矿山地区提供了新的便利通道。本项目起于新化县温塘镇 S238 线与 S336 线相交处,往南经戴家湾、锡矿山镇矿务北区、锡矿山镇矿务南区、中连乡,止于金湾,与 G354 线相接。这条公路的建成将极大地改善新化县东北部贫困山区及冷水江锡矿山地区人民的出行条件,也为游客前往锡矿山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盐易公路的修建也为冷水江市锡矿山办事处与新化县温塘镇的交通带来了便利。盐易公路南接锡矿山办事处竹山村盐井塘,向北延伸,经新化县温塘镇泥湾村、大坪里村,在新化县温塘镇茶山村易家坪,与拟建中的龙琅高速公路车田江连接线起点相接。这条公路的修建实现了与龙琅高速公路的无缝对接,有利于完善冷水江市北部和新化县东北部的路网结构,也为游客前往锡矿山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条件。
锡矿山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拥有丰富的锑矿资源,还与周边地区紧密相连,交通便利,为游客前来参观游玩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娄底冷水江工业遗址的矿区保存着众多具有五六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时期建筑物,这些建筑带有明显的苏式风格。漫步在矿区的家属楼区,映入眼帘的是墙面破旧斑驳的房子,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然而,硬化的路面、高耸的楼房以及庞大的建筑群,又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繁荣景象。
曾经,冷水江市因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娄底市最富裕的县级城市,很多人都想进入锡矿山工作。在那个辉煌的时期,矿区的建筑见证了这里的兴盛。如今,虽然时光流转,资源逐渐枯竭,工作人员也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搬迁到市区单位新建的居住小区,但这些苏式风格的建筑依然屹立不倒。
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融合了苏联建筑的大气与庄重,又带有冷水江本土的特色。从建筑的外观可以看出,当时的建设者们对质量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管墙面已经破旧,但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建筑工艺和设计理念。
羊牯岭碉楼
羊牯岭碉楼是娄底冷水江工业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旧中国资本家残酷镇压工人群众的历史见证物。始建于 1932 年,由锡矿山矿主段楚贤为垄断锑矿开采而建。碉楼高 14 米,长 10.4 米,宽 6.8 米,墙厚 0.8 米,共设瞭望孔 6 个,射击孔 195 个,砖木结构,墙体保存良好,但屋面、楼板及楼梯已损毁。
走进碉楼,地面全铺着青石,楼的东北角应为厨房,至今砖墙上仍留着黑黑的烟熏色。靠正西面墙下有凹入地下一米多深的蓄水池,这是残留的雨水。据记载,第一层为厨房兼值班室和食堂,贮藏有生活用煤和水;第二层为贮藏粮食、被服等生活用品的仓库;第三层是枪械库房,保管着枪支弹药等,由专人把守;第四层是矿警休息睡觉的地方。第四层上面是露天平台,建有半人高锯齿般的城垛,可观望、可射击、可投掷。
羊牯岭碉楼静静地耸立在飞水岩公路边的羊牯岭主峰,周围杂草丛生,略显荒凉。但它如一位老者,一直在守护着羊牯岭,见证了锡矿山的繁荣与兴衰。它是湖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楼建筑,也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采矿巷道
采矿巷道承载着工业历史的记忆。这些巷道纵横交错,仿佛是一座神秘的地下迷宫。在过去的岁月里,无数矿工在这里辛勤劳作,为锡矿山的锑矿开采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如今,虽然采矿活动已经停止,但采矿巷道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貌。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工业历史的厚重感,想象当年矿工们艰苦的工作环境和不屈的奋斗精神。
采矿巷道不仅是工业遗迹,更是一种文化象征。它代表了冷水江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也见证了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
娄底冷水江工业遗址作为中国近现代锑工业的起点和发源地,承载着独特的工业历史人文。锡矿山有着 100 多年锑业开发史,见证了中国锑工业从早期的粗放式开采到后来的精细化生产的发展历程。
从 1892 年锡矿山全面开采,到 1897 年确认锑矿,再到 1898 年第一家锑厂开办,以及后来清政府官办锑厂的介入,吸引了众多人前来开矿,包括西方人。这段历史不仅是锑矿资源的开发史,更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漫长的岁月里,锡矿山的锑矿开采和冶炼技术不断进步。从最初的手工开采到后来的机械化生产,锡矿山的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游客们可以在锡矿山看到那些曾经见证了工业辉煌的遗迹,如地下废弃矿窿、老采矿场遗址、锑冶炼厂等。这些遗迹生动地再现了锡矿山的工业历史,让人感受到工业之美。
娄底冷水江工业遗址所在的锡矿山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这里诞生了湖南第一个工矿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留下了众多革命斗争史。
1925 年秋,共产党员萧石月、邹建武、仇寿松、舒金山等人受中共湘区委派遣来到锡矿山,发展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当年秋冬之交,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成立,直属中共湘区委领导,萧石月任支部书记。随着全省革命形势高涨,1926 年 3 月,特别支部和锡矿山工会趁机把工会活动由秘密转向公开,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登上了 “历史舞台”。
1935 年 11 月 29 日,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从湘西出发,来到锡矿山。在地下党组织和矿山工人的积极配合下,红军在锡矿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筹粮、筹款和扩红工作。到 12 月 4 日红军离开锡矿山时,短短 6 天时间筹款 5 万大洋,招募 1000 多名矿工加入红军队伍。
此外,锡矿山还有着众多红色遗迹,如红军长征锡矿山指挥部旧址、羊牯岭碉楼、革命烈士纪念碑等。这些遗迹见证了锡矿山的红色历史,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娄底冷水江工业遗址所在的锡矿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工矿文化旅游资源。当地政府积极挖掘和开发这些资源,建设工矿旅游和红色教育基地,打造以西游奇幻乐园和锡矿山时光小镇为引擎的三级资源旅游项目体系。
近年来,冷水江市通过加大锡矿山地区综合整治与转型发展力度,积极推进锡矿山红色(工矿)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工作。锡矿山红色(工矿)旅游开发项目已完成可研、环评、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立项批复等相关审批手续,并拟申报列入我市 “十四五” 规划、湖南省红色旅游规划、湖南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省高等级旅游区储备资源重点项目范畴。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及项目支持,已多次向省文旅厅对接汇报,请求将锡矿山红色(工矿)旅游项目纳入省级旅游发展资金支持。闪星锑业已通过中国五矿集团向工信部申报工业遗址项目,将获得一定的支持。
2019 年启动了羊牯岭碉楼、红军长征驻扎遗址纪念碑、忆苦窿、革命烈士纪念碑、锑都展览馆修缮改扩建工程。目前,红军长征驻扎遗址纪念碑已完成改扩建;革命烈士纪念碑主体修复工程已完工;羊牯岭碉楼完成内外修缮和游步道建设。闪星锑业公司投资启动了原工人文化宫改造为锑都展览馆,已完成主体外墙改造和前坪广场建设;同时对忆苦窿景点到羊牯岭碉楼的地下巷道开始接通改造,并将洞内恢复演艺项目,为开展红色研学旅游做准备。
为深入挖掘锡矿山历史人文资源,讲好锡矿山故事,切实提升红色(工矿)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激发文化发展活力。今年由市文联启动了 “锡矿山故事” 主题征文活动,市融媒体中心启动锡矿山专题纪录片的拍摄。现 “锡矿山故事” 主题征文活动成果评选已完成,锡矿山专题纪录片的拍摄在 8 月份已正式开拍。
冷水江市委书记向乾勇调研锡矿山工矿旅游和波月洞西游文化园建设工作,强调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强规划引领,打好红色旅游、工矿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研学旅游五张牌,将其打造为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
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师生调研冷水江市乡村振兴红色工矿旅游项目,为锡矿山街道乡村振兴红色工矿旅游提出了建议,明晰了发展思路与行动途经,增强了乡村振兴文旅图景建构的蓝图与自信。
世界锑都通过挖掘和升级工矿旅游资源,努力打造国家级工矿旅游示范基地和红色教育基地。全面收集锡矿山区域历史资料,对风貌、民俗、民情、现状、历史图片等进行整理,融入特色锑文化元素。通过建设锑都博物馆,修复和升级 “古碉堡”“烈士塔”“锑文化展览馆”“忆苦窿”“现代锑工艺流程” 等旅游资源,将锡矿山的风貌改造与景观打造结合起来。同时,利用锑矿地质遗迹和采矿活动遗迹,重现锑矿探、采、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和中国锑业发展历程及矿山环境恢复整治过程,将锡矿山打造成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工矿、红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提前规划好前往锡矿山的交通路线,可选择乘坐冷水江至矿山的交通车。冷水江位于湖南中部,资水中游,雪峰山东麓,交通网络较为发达。S238 新化温塘至冷水江金湾公路的改建以及盐易公路的修建,为前往锡矿山地区提供了更多便利通道。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位置和出行方式选择最合适的路线,确保顺利抵达锡矿山。
在锡矿山游玩,一定不能错过当地的特色美食。品尝三合汤,感受牛肉、牛血、牛肚在各种调料的烹制下带来的香辣口感;嗦螺也是不可错过的美味,用牙签挑出螺肉,鲜辣可口;冷水江麻辣豆腐,选用当地豆腐,经过特殊工艺制作,麻辣鲜香,让人回味无穷。农家特色小炒则充满了乡村的淳朴味道,各种新鲜的蔬菜和肉类搭配,营养丰富。葛参苦瓜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养生功效,清热降火。冷水江红杨梅,色泽鲜艳,酸甜可口,是夏日解渴的佳品。眉山葡萄颗粒饱满,甜度适中,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制作成果汁都非常美味。
可结合波月洞风景区、大乘山、锡矿山、茶花溪等周边热门景点一同游玩。波月洞是一处地下溶洞景区,以壮观的石钟乳和石笋景观闻名,全程有导游陪同讲解,是打卡必去的景点。大乘山风景名胜区以壮美的山川景观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见长,无论是赏花还是感受自然景观,都是不错的选择。茶花溪景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着众多游客。此外,冷水江周边还有祖师岭景区、仙人桥瀑布等景点,自然风光秀丽,是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如果想要去稍远一点的地方,还可以选择前往桃花源、长沙方特东方神画、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等景点,感受不同的风景和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