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曾国藩故居攻略

2024-12-05

一、历史渊源

1. 人物生平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出生于 1811 年 11 月 26 日,湖南湘乡人,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

曾国藩的家族世代务农,清初迁至湘乡,五世祖时家境渐富。他的父亲曾麟书是秀才,曾国藩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五岁起读 “五经”,九岁学作八股文。1826 年,曾国藩应长沙府试,名列第七。此后,他先后在衡阳唐氏家塾、湘乡涟滨书院和长沙岳麓书院学习。1833 年考中秀才,1834 年中举人,年底赴北京参加会试。虽两次会试未中,但他坚持苦读,终于在 1838 年考中进士,名列第三十八名,殿试中又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时列一等第三名,拔置第二名,入翰林院庶吉士,从此更名曾国藩。

在京师为官的十余年里,曾国藩担任过侍读、国史馆协修、礼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等职。期间,他结识了众多人才,如满洲镶蓝旗穆彰阿、刘蓉、郭嵩焘、姜忠源、罗泽南、欧阳兆熊等,并拜理学大师唐鉴学习理学。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曾国藩奏陈 “今日急务,首在用人”,并推举了五人。他还上 “简练军实以裕国用” 折,提出 “天下大患,一在国用不足,一在兵伍不精” 的见解。

1852 年,曾国藩得江西乡举试差,途中得知母亲去世,遂回籍奔丧。在籍期间,他奉旨在籍帮办团练,以罗泽南等人的 “湘勇” 和江忠源的 “楚勇” 为基础,组建湘军。此后,曾国藩一面招募兵勇,一面修建水师。1854 年,曾国藩率湘军出兵作战,却因天灾和战败退守长沙。

1857 年,曾国藩父亲去世,他回籍丁忧,得以脱困江西。1858 年,曾国藩再度被起用,率领湘军攻陷安庆,又以安庆为基地,围困天京。1864 年 7 月 9 日,湘军轰塌天京城门,天京陷落,太平军主力基本覆灭。曾国藩因镇压太平军起义被封为 “毅勇” 侯,留任两江总督。

1865 年,曾国藩奉命前往山东地区围剿捻军,一年未见成效,次年返回南京原任。1868 年,曾国藩被授为武英殿大学士,调任直隶总督。在查办 “天津教案” 期间,曾国藩主张向法国求和,严查 “凶犯”,遭到天津人民指责,于 1870 年 11 月回到两江总督任上。此后,曾国藩终日忧郁,1872 年 3 月 12 日病逝于两江总督衙门,清政府追赠其为太傅,谥号 “文正”。

曾国藩信奉程朱理学,将其与经世思想结合,创立了理学的经世功能,并应用于湘军的治军思想中。他改革军制,创办湘军,弹压太平天国起义,暂时挽救了清王朝的灭亡,但也同时撼动了清王朝的中央政权的军事基础,被称为中国近代军阀的鼻祖。《曾国藩家书》是他与家中子女信件往来的书信集,集中体现了他的家庭教育思想。《清史稿》评价曾国藩: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2. 故居由来

曾国藩先后晋升,成为晚清重臣。随着地位的提升,他的夫人希望换住处。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 “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曾国藩便与弟弟商议在富托田庄建房。

同治四年(1865 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 “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于是,他令其子曾纪泽 “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

富厚堂占地四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9202.86 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回廊式风格,内外有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思云馆、八宝台、辑园、凫藻轩、棋亭、藏书楼等各种建筑。当年正门上悬挂着 “毅勇侯第” 朱地金字直匾,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万人伞等,景象颇为壮观。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 “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 的意旨。

1866 年秋,主楼竣工,曾国藩夫人、子女和儿媳即回籍住进了富托新屋。

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在荷叶除建筑白杨坪一处田宅外,还在其附近下腰里有一处田宅。他父亲和叔父分家时,分在下腰里,这里就成了曾国藩的第二故居。这里原是一栋一进两横的普通农舍,后扩建了一横四间瓦屋,取名 “黄金堂”,以与叔父家的 “白玉堂” 相对应。早在道光十三年,曾国藩入县学后,就将这 4 间新屋辟为 “听雨轩”,并在门上亲书 “听雨轩” 大字。咸丰二年,其母江太夫人病逝后,他回籍在这里为母开堂作吊,仅中午一餐,就有客 240 多席,分 3 次才开完。他兄弟 5 人感到不体面,就急于广置田宇。战胜太平军后,曾家 “打开南京进洋财”,就在家乡大兴土木。先是曾国荃在咸丰九年建 “大夫第”—— 奖善堂和敦德堂于大坪,并置富坨庄园一座。接着就是曾国藩在富坨营造 “毅勇侯第”—— 富厚堂。

二、特色亮点

1. 建筑风格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犹如北京四合院结构,给人一种庄重而规整的感觉。

门前的半月塘水波荡漾,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门楼高大威严,彰显着侯府的气派。八本堂主楼是富厚堂的核心建筑,庄重典雅。公记、朴记、方记三座藏书楼矗立在旁,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建筑艺术的杰作。藏书楼的设计独具匠心,底层以花岗岩为柱,有效防止白蚁侵蚀,充分考虑了书籍保存的需要。二楼的走廊设在书楼四周,可用于晒书,三楼的五间书屋设置漏窗,使室内四面通风,防止潮湿。一至三楼通体用青砖,还修有上下书籍的专用通道,在防雨、防潮、防尘等方面考虑周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强。

荷花池中的荷花在夏日里绽放,为富厚堂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存朴亭等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颇具园林风格。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更是承载着他对双亲的思念之情。思云馆是曾国藩在江西前线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回籍 “丁忧” 时所建。他取古代 “望云思亲” 典故,在此思过、思亲、思政、悟道、读书、为文,为这座建筑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2. 藏书丰富

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无疑是藏书楼,这里曾藏书达 30 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富厚堂大院的两侧建有三座藏书楼,分别是曾国藩的 “公记” 藏书楼、他的长子曾纪泽的 “朴记” 藏书楼以及他的次子曾纪鸿的 “芳记” 藏书楼。三座藏书楼合起来藏书数量庞大,涵盖了经史子集等各个领域。这些书籍不仅是曾氏家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藏书楼的建筑构造极为特殊,充分考虑了书籍的保存需求。从底层的花岗岩柱到二楼的晒书走廊,再到三楼的通风漏窗,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对书籍的呵护。这里的书籍见证了曾氏家族的辉煌历史,也为后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3. 文化底蕴深厚

曾国藩及其儿子手书的牌匾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崇和信仰,如八本堂内的 “八本” 家训。曾国藩以 “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的家训,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八本堂作为富厚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曾氏家族的文化传承。堂内的 “肃雍和鸣”“太子太保”“勋高柱石” 等匾额,无不彰显着曾氏家族的荣耀与地位。曾纪泽全面翻修富厚堂旧宅后,命名为 “八本堂”,更是体现了对家训的传承和弘扬。

府内的四座藏书楼被曾家人视作 “精神中心”。这里不仅收藏着大量的书籍,更是曾氏家族修身养性、追求知识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曾氏家族的子孙们可以畅游书海,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培养自己的品德和修养。

曾国藩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和智慧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在《曾国藩家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些家书成为了后人学习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曾氏家族的文化底蕴不仅体现在建筑和藏书上,更体现在他们的家风家训和家族精神中。这种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感受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三、地理位置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座落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与湘乡市、湘潭县、衡山县、衡阳县毗邻。这里地理位置独特,周边自然环境优美如画。

富厚堂背依半月形的小山,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四季常青,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一份宁静与厚重。门前是一片广阔的田野,视野开阔,让人心情舒畅。涓水悠悠环绕,河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半月形的小山与涓水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富厚堂周边交通便利,与多个县市相邻,方便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从娄底市出发,可以选择多种交通方式前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先到达双峰县城,再由汽车站坐汽车到荷叶镇,从荷叶镇直接步行即可到达故居。如果选择自驾,沿蔡和森大道即可到达目的地。此外,从长沙汽车南站乘坐长沙到湘乡的车,也可到达曾国藩故居附近。

富厚堂所在的荷叶镇,不仅有曾国藩故居这一著名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地方。周边有秋瑾故居及蔡畅故居光甲堂,让人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华女杰的风采。此外,还有湘军文化园景区,这里依托曾国藩故里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自然环境,大力挖掘湘军文化,弘扬湘军精神,体现湘军特色。游客在这里可以深入了解湘军的历史和文化,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总之,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地理位置优越,周边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与众多历史文化景点相邻,是一个旅游观光、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四、建筑风格

1. 整体布局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整体布局极具特色,宛如北京四合院结构。它坐西朝东,背倚半月形鳌鱼山,周围群山环抱,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之美,更彰显了曾氏家族的庄重与严谨。

门前的半月塘如同一面明镜,映照着富厚堂的宏伟与古朴。水波荡漾,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与柔美。门楼高大威严,是富厚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侯府的气派,更象征着曾氏家族的地位与荣耀。

2. 建筑细节

走进富厚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堂。正堂分为前后两进,前厅名 “八本堂”,悬挂着曾国藩所书 “八本堂” 匾额。这块匾额黑底金字,字体刚劲有力,彰显着曾国藩的家训理念。堂内,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 “八本” 家训更是引人注目。“读古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这八本家训不仅是曾氏家族的行为准则,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除了八本堂,思云馆、藏书楼等各种建筑也各具特色。思云馆是曾国藩在江西前线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回籍 “丁忧” 时所建。它取古代 “望云思亲” 典故,承载着曾国藩对双亲的思念之情。思云馆建筑古朴大方,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藏书楼是富厚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富厚堂大院的两侧建有三座藏书楼,分别是曾国藩的 “公记” 藏书楼、他的长子曾纪泽的 “朴记” 藏书楼以及他的次子曾纪鸿的 “芳记” 藏书楼。藏书楼风格古朴,虽有雕梁画栋却不显富丽堂皇。底层以花岗岩为柱,有效防止白蚁侵蚀,充分考虑了书籍保存的需要。二楼的走廊设在书楼四周,可用于晒书。三楼的五间书屋设置漏窗,使室内四面通风,防止潮湿。一至三楼通体用青砖,还修有上下书籍的专用通道,在防雨、防潮、防尘等方面考虑周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建筑的实用功能之强。

总之,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大方,整体布局严谨,建筑细节精美,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和曾氏家族的文化底蕴。

五、文化内涵

1. 曾国藩的影响

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他集 “立功、立德、立言” 三不朽于一身,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从北京到巴西利亚的两首歌中提到清朝名臣曾国藩,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力巨大。他自小热爱学习,科举考中进士后进入翰林院,开启仕途。作为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他对剿灭太平天国做出重大贡献,为官节约勤俭,为人们树立榜样。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迈出了许多第一步,制造了第一艘轮船、创办了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安排第一批留学生等。他的好习惯也为后人了解他留下了重要资料,《曾国藩家书》出版后获得广泛好评和高阅读量。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他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影响了几代人。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也汲取宋明儒学其他支派思想,著有众多著作传于世。同时,也有人指出曾国藩存在一些污点,如滥杀无辜、结党营私、大肆敛财、欺骗组织、贪恋美色等。我们应客观看待曾国藩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既要看到他的光辉一面,也要认识到他的腐朽之处。

2. 严格的家风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弟弟和子女在做人、处事、持家等方面循循善诱,其治家思想在双峰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附近有 “博士村”。后世八代出了 240 位杰出人物,足见其家风之严格与成功。

曾国藩的家规家风内容丰富,涵盖孝友、勤俭、读书、睦邻等方面。孝友即对长辈恭敬顺从,对平辈善意仁爱,曾氏认为 “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勤俭方面,曾氏强调国与家的兴旺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勤劳成就事业创造财富,俭朴则能葆珍惜之心养清正之身。在读书上,曾氏不仅要求子弟读应试书籍,更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且读书重在于行。睦邻方面,曾国藩祖父就很注重与邻里之间的关系,常说 “人待人,无价宝”,曾氏也教育家人不要怠慢邻里乡亲。

对于两个儿子的教育,曾国藩抓得很紧。他希望儿子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如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他还要求儿子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诚实从不说假话、勤奋从不睡懒觉、戒骄从不讥笑人等。世家子弟要有寒士之风,衣食起居与寒士相同,破除特权优越感,在经济上与普通平民无异。曾国藩不留财产给儿子,深知身教重于言教,自己先做到并做好,成为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

曾国藩出生于以农耕为主的家庭,其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是纨绔子弟,后改过自新,坚持天未亮就起床下田劳作,并把早起与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打扫、祭祀、友邻等作为居家法宝,对培养家风产生重要影响。受家风影响,曾国藩修身处世皆以 “勤” 著称,读书勤奋,为政之勤也让人赞叹。俭朴也是曾国藩所崇尚并践行的重要家风,他衣食极为俭朴,面对满桌山珍海味也只吃一点,还要求家人俭朴,对最喜欢的 “满女” 曾纪芬也不放松要求。

曾国藩以俭持家,夫人手无余钱,事事躬亲。他对家人子女的另一项要求就是 “勤”,给儿子曾纪泽规定每天的生活,还给家里的妇人和女儿制订 “日程表”,并定期检查。他既注重督促子女读书,也培养子女的品行品质,如儿子曾纪泽在湘乡编修县志时,严尊父训,辞去纂修职名,却为修县志出力甚多。

在教育子女后辈上,曾国藩的苦心孤诣、以身示范结出了累累硕果。其子女均秉承了好学、勤奋、俭朴、孝悌的良好家风。长子曾纪泽在读书为明理的家教影响下,只参加了一次乡试后就专心攻读外文,阅览西方著作,学习西方文化,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外交家。

曾国藩的家风严格,后世八代出了 240 位杰出人物,很多都是在医学、农业、科学、铁道交通等各类行业中的翘楚,成为我国的栋梁之才。如今,曾国藩的治家思想在双峰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家风文化蔚然成风,附近光被外界誉为 “博士村” 的村庄就有两个。双峰县也以曾国藩、蔡和森为代表的家教家风思想为基础,推进清廉家风进机关、进家庭、进学校、进村组(社区),弘扬清廉好家风。

六、交通路线

1. 公共交通

乘坐高铁、火车、汽车到达双峰县城后,可以在汽车站乘坐前往荷叶镇的班车。到达荷叶镇后,从荷叶直接步行即可到达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此外,娄底火车站坐 2 路车到汽车站,由汽车站坐班车到荷叶镇,从荷叶直接步行到故居也是一种选择。

2. 自驾

自驾前往曾国藩故居也较为便捷。到达双峰县城后,沿蔡和森大道即可到达目的地。具体来说,从长沙方向出发,可以选择长沙 - 沪昆高速 G60(25KM) - 塔岭互通转岳临高速 S61(15KM) - 白果出口(65KM) - 曾国藩故居(15KM);从娄底市区出发,沿娄怀高速(S70)行驶约 45 公里后,在双峰出口下高速,然后沿着 X001 县道行驶约 23 公里即可到达曾国藩故居。全程约为 68 公里,预计行车时间为 1 小时 10 分钟。

无论是选择公共交通还是自驾,游客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在前往曾国藩故居的途中,还可以欣赏沿途的自然风光,感受湖湘大地的独特魅力。

七、游玩注意事项

1. 门票政策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门票价格为 50 元 / 人,白玉堂门票价格为 16 元 / 人,通票(包含富厚堂和白玉堂)价格为 60 元 / 人。特殊群体实行门票价格优惠政策,例如新增 65 岁以上的老人和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可享受免票。

2. 其他注意事项

(1)购物方面:故居内无商店,停车场到售票处中间的路上有卖水和工艺品的。游客在前往故居游玩时,可以提前准备好必要的物品,或者在途中购买所需物品。

(2)讲解服务:建议找个讲解员,费用不高,80 元左右。曾国藩故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讲解员的专业讲解,可以更好地了解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故居的建筑特色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

(3)游玩时间:整个游玩下来大概 1 小时左右,时间虽不算长,但可以充分领略故居的建筑之美和文化底蕴。尤其建议带着孩子来一次文化洗礼,让孩子们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历史的厚重和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曾国藩的家训和品德。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自 2024 年 10 月 12 日起,曾国藩故里富厚堂售票处正式搬迁至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游客服务中心;曾国藩故里白玉堂售票处正式搬迁至曾国藩故居白玉堂游客服务中心,并投入使用。游客中心位置明确,富厚堂游客中心位于双峰县荷叶镇,紧邻 331 省道,可参照景区内的指示牌或高德导航 “曾国藩故居富厚堂游客服务中心” 前往;白玉堂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双峰县荷叶镇,紧邻乡道 Y192,同样可参照景区内的指示牌或高德导航前往。游客中心不仅提供售票服务,还设有游客接待大厅、多媒体展示厅、多媒体会议室等功能区域,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导游讲解、票务服务等。游客们应根据新的售票处位置,提前规划好参观路线,以免耽误行程。游客中心设有专门的咨询服务台,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随时向工作人员咨询。同时,在参观过程中,要遵守景区的各项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游览秩序。联系方式为:0738 - 6014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