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娄底旅游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2
2024-12-06
紫鹊界梯田起源于先秦,历经两千余年的岁月沉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它是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历代先民共同创造的劳动成果,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紫鹊界梯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多民族融合的智慧光芒。这里的先民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在崇山峻岭之间开垦出一片片壮观的梯田。这些梯田不仅是他们生存的根基,更是他们传承文化、延续历史的重要载体。
先秦时期,紫鹊界梯田的雏形开始显现。那时的先民们为了适应山地环境,开始尝试在山坡上开垦小块农田,种植水稻等农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梯田的规模逐渐扩大,技术也不断改进。
到了宋明时期,紫鹊界梯田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满足粮食需求,更多的人投入到梯田的开垦和建设中。同时,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梯田的灌溉系统、田埂修筑等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紫鹊界梯田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苗、瑶、侗、汉等民族的先民们在这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创造了独特的梯田文化。他们在开垦梯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将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有机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耕文明。
2000 年,北京师范大学一位教授途经紫鹊界,被这里的美景所震撼。她偶然发现了梯田之美,意识到这片土地的巨大价值。在她的建议下,当地政府开始从旅游的角度重新审视这方山水。这一事件成为紫鹊界梯田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其未来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2005 年,紫鹊界梯田顺利获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紫鹊界梯田的价值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此后,紫鹊界梯田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013 年,紫鹊界梯田被列为首批 19 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这一殊荣进一步彰显了紫鹊界梯田在农业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紫鹊界梯田承载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2014 年,紫鹊界梯田成功入选国际灌排委员会首次评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这是对紫鹊界梯田独特灌溉系统的高度肯定。紫鹊界梯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和田埂综合形成自然的储水保水系统,凭借神奇独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源,构成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这种灌溉方式不仅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也为现代灌溉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17 年,申遗项目获得原则通过。这一消息让紫鹊界梯田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申遗的成功将进一步提升紫鹊界梯田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其保护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2018 年,获得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授牌。这是紫鹊界梯田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授牌,意味着紫鹊界梯田的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这将有助于推动紫鹊界梯田的保护与发展,促进全球农业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紫鹊界梯田还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活动,如 “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 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等。这些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嘉宾齐聚新化,共话梯田及农耕文化发展,推动世界遗产地之间信息共享、文化交流,提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能力和传承水平。
紫鹊界梯田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众多游客。这里的梯田形态美轮美奂,层层叠叠,线条流畅,层次分明。大者不到一亩,小则如 “蓑衣丘”“斗笠丘”,宛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
不同季节的紫鹊界梯田景色各异,犹如一幅变幻无穷的画卷。春来,梯田如五彩斑斓玉镜,新绿的禾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杰作。夏至,梯田似青翠欲滴绿浪,微风拂过,稻浪滚滚,带来阵阵清凉与生机。金秋,梯田像遍地澄黄金塔,成熟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丰收的喜悦弥漫在空气中。隆冬,梯田若银蛇起舞群山,白雪皑皑,梯田的轮廓在冰雪的映衬下更加清晰,宛如童话世界般美丽。
紫鹊界梯田拥有众多令人惊叹的主要景点。长石梯田最为壮阔,层次丰富,形态美观,如泼墨山水画。漫山遍梁的梯田层层重叠,每一层都是一道细碎精巧的涟漪,每一叠都是一片清净如鳞的波纹。近看阡陌纵横,仰观梯田整齐如登天云梯,俯视水面闪亮,田埂蜿蜒曲折。云雾和彩霞在梯田上穿梭,阳光和雨露在梯田外徘徊,季节和庄稼在梯田里更新,农民和耕牛在梯田中劳作,山泉和时光在梯田间潺流,展现出最奇丽的壮美。
白水梯田弯曲多变,有云海相伴,充满神秘色彩。梯田顺着山势弯曲或凹或凸、或大或小、或长或短、或明或暗,有的如弯月成叠,直至苍穹;有的如长蛇狂奔,满山遍野。一条条蜿蜒的田埂,曲折有韵,仿佛在神仙的画笔下隐隐而出,绘成变幻的弧线。云海中时隐时现的梯田、村寨,以及从层层梯田中隐隐约约传来的牛哞、鸡鸣、狗吠声、农妇呼儿唤女和稚童银铃般的欢笑声,更给这里增加了几分神秘的氛围。
瑶人冲梯田从山脚延伸到山顶,多达 1100 余级,坡度 30 度左右。这里采用传统农耕方式,产出有机红米、黑米、紫米等。它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传统农耕文化的活化石。
贡米岭日照时间长,大米美味,历代进贡朝廷。这里的稻田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丫髻寨可俯瞰紫鹊界梯田全景,是绝佳摄影点。站在丫髻寨上,整个紫鹊界梯田尽收眼底,层层叠叠的梯田、错落有致的村寨、郁郁葱葱的山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九龙坡九道山梁若隐若现,如九条神龙竞跃。这里的梯田与山梁相互映衬,展现出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八卦冲梯田漫山遍野,曲直有致,像八卦图。其独特的形态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民们的智慧创造。
紫鹊界梯田是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晶,是苗、瑶、侗、汉等多民族共同劳动的成果,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两千多年来,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在这里交融揉合,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明。
这里集自然美、古朴美、形态美、文化美于一体,是农耕文化的杰出代表,有 “梯田王国” 之美誉。紫鹊界梯田的开垦方式独特,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构筑大小各异的梯田,有 “蓑衣丘”“斗笠丘” 之称。密密梯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气势雄伟壮观,如级级阶梯、似根根纬线,层层叠叠、依山就势盘旋于群山沟壑之间。梯田景观随四季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紫鹊界梯田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文化教科书。这里的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傩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傩头狮舞、草龙舞、宗教傩舞等传统文化表演,风格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48 座瑶人寨遗址和正龙古村的干栏式板屋,具有极大的考古价值和观赏价值。这里民风淳朴,苗瑶风俗世代相传,梅山山歌独具韵味,梅山饮食、梅山武术等风格独特,紫鹊民居古色古香、颇有特色,草龙舞、傩面狮身舞等风俗表演更是原始神秘、别有风情。紫鹊界梯田的农耕文明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见证着多元文化的交汇融合和交流互鉴。
娄底紫鹊界梯田风景区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涉及 13 个行政村,属雪峰山余脉的奉家山地段。这里总面积达 26 万余亩,其中核心区域面积为 2 万余亩,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中大地上。
海拔高度:紫鹊梯田海拔在 500 - 1200 米之间,垂直高程六七百米。站在高处俯瞰,层层梯田仿佛是大地的阶梯,一直延伸向远方。这样的海拔高度使得紫鹊界梯田既拥有清新的空气和凉爽的气候,又能在云雾缭绕中展现出如梦如幻的美景。
坡度:这里的坡度梯级变化丰富,较缓坡度约为 25 度,陡峭处则超过 50 度,形成了 500 余个梯级。不同坡度的梯田相互交错,构成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在较缓的坡地上,梯田线条流畅,宛如大地的指纹;而在陡峭的山坡上,梯田则如悬挂的彩带,令人惊叹不已。
田块大小:紫鹊界梯田的田块数量超过 10 万丘,其大小各异。最窄处仅有 20 厘米,恰似一条纤细的丝带;最宽处可达 10 米,宛如一片广阔的平原。级级间平均高差为 1.25 米,田埂平均宽度 30 厘米、高 25 厘米。这些田埂不仅是划分田块的界限,更是一道道独特的风景线。大的田块约莫 1 亩见方,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小的田块则宛如蓑衣斗篷,人蹲在田中,即可轻松地进行插秧收禾等农事活动。
地质:紫鹊界梯田的地质为花岗岩,山体基岩完整无缝,犹如一块不透水的 “锅底”,有效地阻隔了水源下渗。这种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梯田的灌溉提供了天然的保障,使得山上的水源能够充分地储存和利用。土壤是花岗岩风化形成的沙壤,颗粒粗、孔隙大,如同一个大型海绵体,能够吸纳和透出水。这种土壤特性使得紫鹊界梯田具备了良好的保水和排水功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气候:紫鹊界属亚热带气候,降雨丰富但分布不均,夏末秋初常少雨。然而,神奇的是,遇旱年,山下稻田欠收,紫鹊界梯田却越旱越丰收。这得益于紫鹊界独特的自然储水保水系统。这里的森林植被、土壤和田埂综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储水保水系统,凭借神奇独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源,构成了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即使在干旱的年份,山上的水源也能够满足梯田的灌溉需求,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山岳、梯田、溪流、板屋 “四素同构”,组成优美田园景致,体现 “天人合一” 的绝妙景观。
娄底紫鹊界梯田风景区,完美地呈现了山岳、梯田、溪流与板屋的和谐共生。这里的山岳雄伟壮观,为梯田提供了坚实的依托。层层叠叠的梯田,如大地的指纹,记录着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溪流潺潺流淌,为这片土地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板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梯田周围,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 “四素同构” 的景观,仿佛是大自然与人类共同创作的一幅优美田园画卷,充分体现了 “天人合一” 的绝妙境界。
梯田开垦方式独特,随山势地形变化,因地制宜构筑大小各异梯田。
紫鹊界梯田的开垦方式独具匠心,先民们充分利用山势地形的变化,因地制宜地构筑出大小各异的梯田。在陡峭的山坡上,梯田如悬挂的彩带,虽窄小却充满生命力,最窄处仅有 20 厘米,恰似一条纤细的丝带;而在较为平缓的地带,梯田则豁然开朗,最宽处可达 10 米,宛如一片广阔的平原。这种随山势地形变化的开垦方式,不仅展现了先民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使得紫鹊界梯田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正龙古村有保存完好的干栏式板屋群,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体现苗瑶汉居住区建筑特色。
正龙古村位于紫鹊界梯田核心景区,这里保存着完好的干栏式板屋群。这些板屋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变迁。板屋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苗瑶汉居住区的特色,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建筑智慧。房屋依山就势,古拙典雅,外墙为木板,顶部壁墙竹编抹白灰,一些房子上雕龙饰凤,古色古香,素墙青瓦,别具风韵。村头村尾各有一座风雨桥,村口的 “跃龙门” 和村尾的 “龖桥”,承载着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龙古村的居民们以农耕为生,世代相传,逐水而居。这里的民俗文化十分丰富,传统的舞龙、舞狮、唱戏等表演,以及独特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都会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正龙古村不仅是一处美丽的乡村景观,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之地,它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紫鹊界梯田的美景之中。
是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是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
紫鹊界梯田作为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交融揉合的历史遗存,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先秦时期开始,多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活、劳动,创造了独特的农耕文明。苗、瑶、侗、汉等民族的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景观。
在紫鹊界梯田的发展历程中,南方稻作文化与苗瑶山地渔猎文化不断交融。稻作文化带来了稳定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渔猎文化则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生活技能。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生产方式上,还体现在民俗风情、艺术形式等方面。例如,新化山歌、梅山武术、梅山傩戏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傩头狮舞、草龙舞、宗教傩舞等传统文化表演,都融合了稻作文化和渔猎文化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紫鹊界梯田作为古梅山地域突出的标志性文化景观,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历史变迁。它不仅是一道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记录着多民族共同劳动的历史,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见证了多民族共同劳动的历史,是人与自然的伟大杰作。
紫鹊界梯田是多民族共同劳动的结晶,苗、瑶、侗、汉等民族的先民们在这里挥洒汗水,用勤劳和智慧开垦出了这片壮观的梯田。两千多年来,他们共同面对自然的挑战,不断探索适合山地环境的农耕方式,创造了独特的灌溉系统和开垦技术。
在开垦梯田的过程中,先民们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利用山势地形的变化,因地制宜地构筑大小各异的梯田,实现了山岳、梯田、溪流、板屋的 “四素同构”,展现了 “天人合一” 的绝妙景观。这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不仅体现在梯田的开垦方式上,还体现在农耕文化的各个方面。例如,传统的农耕方式注重生态平衡,采用有机种植,保护了土壤和水源;民俗文化中的祭祀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紫鹊界梯田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伟大杰作,它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还传承了丰富的精神文化。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环境。
依靠森林植被、土壤和田埂综合形成储水保水系统,凭借神奇独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源,构成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
紫鹊界梯田的生态文化价值首先体现在其独特的储水保水系统上。这里依靠森林植被、土壤和田埂综合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储水保水系统。森林植被茂密,能够有效地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土壤是花岗岩风化形成的沙壤,颗粒粗、孔隙大,如同一个大型海绵体,能够吸纳和透出水;田埂则起到了分隔田块和保水的作用。
同时,紫鹊界梯田凭借神奇独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源,构成了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山体基岩完整无缝,犹如一块不透水的 “锅底”,有效地阻隔了水源下渗。山上的水源通过基岩裂隙孔隙自然流淌,为梯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这种纯天然自流灌溉工程不仅体现了先民们的智慧,也为现代灌溉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紫鹊界梯田的储水保水系统和自流灌溉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体现了生态与农业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需求,还维护了生态平衡,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有 “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之说,体现了生态与农业的完美结合。
“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有收”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紫鹊界梯田生态与农业的完美结合。在历史上,紫鹊界梯田所在的地区虽然也经历了战乱和自然灾害,但这里的梯田却始终能够保持稳定的生产,为当地人民提供了粮食保障。
这种稳定性得益于紫鹊界梯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灌溉系统。森林植被的涵养水源作用、土壤的保水功能以及自流灌溉工程的高效利用,使得梯田在干旱的年份也能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同时,传统的农耕方式注重生态平衡,采用有机种植,保护了土壤和水源,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灾能力。
紫鹊界梯田的生态与农业的完美结合,不仅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它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类的粮食安全。
景区地处山区,提高安全意识,留意预警信息,防范自然灾害。
紫鹊界梯田风景区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多变,游客在游玩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识。随时留意景区内的预警信息,了解可能出现的洪涝、雷暴、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情况,以便在危险来临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学会自我保护,雨中出行避开山体、河沟,避免雷暴天气在树下躲雨。
在游玩过程中,要学会自我保护。如果遇到雨天,尽量避开山体和河沟等容易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的地方。在雷暴天气中,切勿在树下躲雨,以防被雷暴、闪电击伤。可以选择到有避雷设施的建筑物下躲避。
自驾:长沙 - 娄底 - 娄涟高等级公路 - 冷江 - 新化 - 出新化县城,上 S225 开往怀化溆浦的路,在谢家庙左转下 S225 道 - 炉观镇 - 云溪 - 文田镇 - 水车镇 - 奉家村(旅游大门在此,进旅游大门就是紫鹊界)。
从长沙出发,自驾前往紫鹊界梯田风景区是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沿着长沙 - 娄底 - 娄涟高等级公路行驶,经过冷江、新化,出新化县城后上 S225 开往怀化溆浦的路,在谢家庙左转下 S225 道,依次经过炉观镇、云溪、文田镇、水车镇,最后到达奉家村,这里就是紫鹊界的旅游大门。沿途可以欣赏到湖南的自然风光,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
公共交通:长沙市和娄底市到新化县均有班车,新化汽车西站每天有五班车路过紫鹊界。
对于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游客来说,可以先乘坐班车从长沙市或娄底市到达新化县。长沙市汽车西站和南站都有到新化县的班车,南站的班次相对较多,最早一班是 7:40,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一班。娄底汽车站每半小时有一班车到新化,约 70 分钟可到达新化县。到达新化县后,可前往新化汽车西站,这里每天有五班车路过紫鹊界,分别是 7:20 新化至奉家镇(下午此班车 12:30 从奉家镇出发返回新化县城,到紫鹊界时间大约下午 1:30)、11:30 新化至上团、12:30 新化至向北、13:00 新化至白源、15:30 新化至奉家镇。紫鹊界到新化的班车时间大约是 7:20、7:50、8:30、9:30、13:30。
门票:86 元 / 成人;梯田 + 漂流 256 元。
紫鹊界梯田风景区的成人门票价格为 86 元。此外,景区还提供梯田加漂流的套票,价格为 256 元。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选择不同的门票类型。
优惠票(半票)政策和免票政策。
优惠票(半票)政策适用于以下人群:新化县居民凭身份证;身高在 130cm 以上的儿童;60—69 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老年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凭民政部门颁发的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和本人身份证;现役军官、未满 60 周岁的军队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凭身份证和学生证。
免票政策适用于以下人群:新闻媒体记者凭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记者证在景区内进行采访报道;年满 70 周岁的老年人;身高在 130cm 以下的儿童;持有有效执法证件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景区内开展执法活动的;持有证件的现役士兵、残疾人;持有有效居民身份证、摄影家协会会员证、游览景区采访拍摄证(三证齐全)的省级(含娄底市本级)以上摄影家协会会员;经景区管理机构批准,在景区内从事经营摄像、商品销售、餐饮等服务人员(需办理景区工作人员证);持有有效证件的宗教人士及景区内宗教活动的所有人员;经批准进入景区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居住在景区内的居民(凭有效身份证)。符合免票的游客必须有一名购买全票的游客带领入景区,一张全价票限带领一名符合要求免票人士。
可住新化县或水车镇,有各种档次酒店可选。
游客可以选择住在新化县或水车镇,这里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可供选择。从高档酒店到经济型酒店,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新化县或水车镇住宿,交通较为便利,周边的配套设施也比较完善,可以方便地购买生活用品和品尝当地美食。
紫鹊界景区有许多民宿,价格一般在 100 元左右,条件相对简朴。
紫鹊界景区内有许多民宿,这些民宿价格一般在 100 元左右,相对较为实惠。民宿的条件虽然相对简朴,但能够让游客更亲近自然,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住在民宿里,还可以品尝到民宿主人亲手制作的当地特色美食,体验农家生活的乐趣。
建议游览时间 4 - 6 小时。
紫鹊界梯田风景区较大,建议游客安排 4 - 6 小时的游览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游客可以充分欣赏到紫鹊界梯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感受其独特的魅力。可以选择游览主要景点,如长石梯田、白水梯田、瑶人冲梯田、贡米岭、丫髻寨、九龙坡、八卦冲等,了解紫鹊界梯田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同时,也可以在景区内的观景台上欣赏日出、日落和云海等美景,拍摄美丽的照片,留下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