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新化古城攻略

2024-12-11

一、新化古城的历史

新化古城历史悠久,其建县可追溯至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片土地承载着丰富的故事和文化底蕴。

秦属长沙郡,汉为益阳县地,隋属潭州,唐入邵州,五代、宋初为梅山蛮踞。新化县槎溪乡朝阳村雷公山出土的动物化石表明几万年前这里就有生命衍生。圳上乡的观音洞遗址和茶溪乡云霄桥紫宫洞遗址的发掘显示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居住劳作繁衍。县城内出土的文物以及厚达 2 米以上的文化层说明唐宋时期新化县城已具规模,经济繁荣。

新化县于宋熙宁五年建县,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城。始建于明朝时期的向东街,位于新化老城上梅古镇的资江畔,为新化现存唯一还保存原有市井特色的老街,可谓千年古县的缩影。向东街兴于清末民初,因资江水运繁荣,码头上船来帆往,街道上人声鼎沸,许多人来此置业行商,形成了集家坊、集市、码头为一体的商贾之地。

新化古城的历史不仅仅体现在这些方面。从众多的历史遗迹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座古城的过去。例如,新化北塔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 (1834 年),为旧时县城外八景之一,高大挺拨,雄据一方,旧称 “北门锁钥”。它见证了新化古城的历史变迁,是新化历史的重要标志之一。

此外,新化还有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如紫鹊界梯田、罗盛教故居、新化刘氏宗祠、新化杨氏宗祠、洋溪文昌阁、龙潭桥、新化文昌塔、红二军团长征司令部旧址、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含陈润霖墓)、正龙民居群、下团民居村落等。这些古建筑和文物古迹不仅是新化历史的见证,也是新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化古城的历史还与梅山文化紧密相连。梅山文化渊源于湘中的梅山地区,大致相当于现今的新化、安化、冷水江、涟源四县市的全部和双峰、新邵等周边部分,总面积 1 万多平方公里。新化秦属长沙郡,汉为益阳县地,隋属潭州,唐入邵州,五代、宋初,“为梅山蛮踞”,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年),朝廷采纳湖南转运副使蔡煜所奏,乃以 “怀柔之策,工复梅山,建邑置吏,以上梅山置新化县。

从悠久的历史遗存看,新化县槎溪乡朝阳村雷公山出土了包括第四纪古脊椎动物东方剑齿象等多种动物化石,说明几万年前这里衍生着生命;在圳上乡的观音洞遗址和茶溪乡云霄桥紫宫洞遗址的发掘中,可以看出其文化堆积层厚分别为 1.5—2 米,文化遗存说明新石器时代这里即有人类居住劳作繁衍。在横阳、茶溪乡和大洋江三角洲墓及龙爪塘大桥下,出土的青洞礼器和青铜斧、剑等兵器和汉、唐、宋以来的县城内出土的壶、瓶、钱币等,以及最近在县城开发发掘中的厚达 2 米以上的文化层,都说明了新化县在县城在唐宋时期已是具有相当规模,经济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

新化尽管属 “蛮峒”,但其文化基本上是融入了楚湘文化之中的并与之同步发展的。可以这样说,梅山文化实质上就是楚湘文化在新化的具体表现,它蕴藏于这里的民族同情(如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娱活动)、民间艺术(山歌、民谣、传说、武术)、山水景观(如大熊山),古建筑(明清以来的县城、北塔、杨氏宗祠院落、龙潭桥)等等,这些都是梅山文化的标志性实体。

梅山文化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融入在各种物体中的物化了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宝贵财富,保护、发掘、整理、研究这笔财富,使之有利于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才是今天我们讨论梅山文化的主旨。

新化古城的历史还可以从一些古墓的发现中得到印证。新化城区惊现明代古墓,古墓位于新化古城滨江北路旁 30 米,三世祖姚叶杨母陈太君墓碑记显示,三世祖陈太君生于公元 1351 年,少读诗书,性情贤淑,相夫教子,为人称道,赐封五品宜人。夫姓叶讳彦週,生于公元 1349 年。1379 年考中进士,1382 年任山东省邹平县令。随着明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活动的实施,1385 年,彦週公被派贵阳安顺府安南卫,同僚杨诚派湖广黎平府伍开卫,当时,正值黎平苗蛮叛乱,黎平太守素知彦週公文武全才,军情如火,即临机应变,一方面迅速上报朝庭,一方面请杨、叶调换任命书,让彦週公紧急用兵。彦週公为大局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不顾旅途劳顿身家安危,亦不顾个人姓氏,换着杨诚的任命书上任平乱了,于是 “杨顶叶军,叶承杨卫”,部属都按任命书呼为杨,从此,叶易而杨,渐成事实。但是,“我本南阳叶氏”“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的传统祖宗观念终令彦遇公难以释怀,于是,在杨前冠叶,成为双姓,叶杨复姓就这样诞生了。彦週公平乱前后记功 13 次,战功显赫,对安抚少数民族,消除分裂稳定边疆,做出了突出贡献。钦命镇守湖广伍开卫(今贵州黎平)。由于长期操劳国事,积劳成疾,公元 1400 年殒于任上。公元 1404 年,三世祖姚奉旨带全家及 72 户 24 姓迁新化,1406 年卒,葬于斯,至今已 616 年。

新化附近还发现战国时期古墓,溆浦县茅坪变电站 110 千伏的改圹建项目工程施工时,发现古墓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怀化市文物局、怀化市博物馆、溆浦县文管所、中方县博物馆、麻阳县博物馆组成考古工作队,对该项目用地范围内开展了抢救性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出土古墓葬 20 座。此次发掘的古墓年代为战国至西汉时期,除一座为带单墓道土坑墓外,其余均为竖穴土坑墓。墓葬普遍为一棺一椁,棺椁保存较差,仅能通过痕迹辨认。据初步统计,出土各类文物 111 件(组),绝大多数出土文物为日用陶器(鼎、敦、壶、豆等),还有部分青铜器、滑石器、琉璃器等。此次共出土青铜兵器 13 件,其中剑 9 件、戈 2 件、矛 2 件。其中有一件具有巴文化特色的青铜剑保存十分完好,该剑长约 32 厘米,剑颈扁平,剑格上有明显的形似太阳的画纹。琉璃器 “蜻蜓眼”,颜色青白相间,形似一颗豌豆,为我国早期铅钡玻璃制品。

新化古城的历史丰富多彩,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见证了新化的发展和变迁,是新化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让它们继续传承下去,为后人讲述新化古城的故事。

二、新化古城的特色

1. 向东街特色

新化古城的向东街是一条充满历史韵味与独特魅力的老街。这条有着近千年历史的老街,在清末民初因资江水运的繁荣而成为商贾云集之地。如今,它依然保留着 212 座弄堂、阁楼、宅院等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外置马头墙为隔断,不仅增添了老街的古朴之美,还起到了防火的作用。街道以青石板铺就,走在上面,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

向东街不仅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演出。这里时常上演传统戏曲、民间歌舞等节目,让游客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新化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戏曲如傩戏,新化县举办了史上首届大规模傩戏调演大赛,80 多个傩戏曲目,300 多名傩艺演员轮番上阵,《搬开山》《搬土地》《搬郎中》等众多原生态傩事原始戏曲精彩纷呈,吸引了广大市民的围观。梅山傩戏主要流传于古梅山地区,以新化县为核心向周边辐射,至今已有 6000 年历史,2011 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花鼓戏也走进了新化古 “梨园”,在慎德堂古戏台上演,经典花鼓小戏《陈光杰试妻》、传统乐器二胡联奏名曲《梁祝 + 赛马》,让台下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向东街的美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里有新化特色小吃,如牛肉面、杯子糕、蒿子粑等。向东街老国面馆是家百年老店,罗姿宜是面馆的第四代传人。店里的红汤牛肉面,大片的五香卤牛肉、鲜亮的红汤、浓郁的山胡椒油,代表着正宗的 “新化味”。大碗吃面,大块吃肉,在麻辣的刺激下微微发汗,让人欲罢不能。除了牛肉面,杯子糕也是向东街的特色小吃之一,有金元宝和银元宝两种,其中主打金元宝以红糖和米糖调色,银元宝用白粮或糖精与面制成。杯子糕貌似元宝,大小与婴儿拳头差不多,颜色透亮,质地细腻白嫩,口感香软。此外,还有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榨粑等等这些小吃,都是传承了上百年的手艺。

2. 美食特色

新化美食丰富多元,充满了地方特色。除了向东街的特色小吃,新化还有许多其他美味佳肴。

新化有糁子粑蒸鸡、雪花丸子、冻鱼、鸭子粑、柴火腊肉等传统美食。穇子粑蒸鸡是新化三大碗之一,它的选料非常讲究,选用新化山村自养的土鸡和独特的穇子制作而成。穇子是一种杂粮,营养价值很高,穇子粑蒸鸡肉质细嫩,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雪花丸子也叫珍珠丸子,是当地人过年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蒸熟之后,咬上一口,里边红嫩嫩的,清香扑鼻,酥又软,越吃越香。柴火腊肉选用新化当地的土猪肉,经过传统的腌制和熏制工艺,肉质紧实,腊香味浓郁,可以煎着吃,也能蒸着吃。

新化的三合汤更是闻名遐迩。传统的三合汤选料讲究,制作严格,要用水牛血、黄牛肚及黄牛里脊肉。牛肉要横切,牛肚不去黑色表皮,火候必须恰到好处。若是再加些红辣椒和山胡椒,对于喜欢辣味的人来说,更是美味至极。一匙三合汤下肚,往往是脑门冒汗,腹内起火,嘴巴收不拢,但稍作回味,便会口中生津,胃口大开,精神爽朗。

新化菜注重本色、实在。比如米粉,在新化菜中就有点石成金的神奇功效。无论干晒的东瓜皮、南瓜皮、西瓜皮、白瓜皮,还是蒸晒的茄子皮、苦瓜皮、萝卜皮甚至鱼类、蛙类、肉类,炒干水分后都可以裹上米粉置放在坛子中封闭一段时期后,食时取出,或蒸或炸,或煎或炒,不仅保留了瓜蔬肉类的原汁原味,而且散发着米粉的芬芳。一个普通的白辣椒,将剁碎的精肉和米粉作成馅,塞入其中,放进坛里腌制,食时便五味俱全了。由于多元文化的交流,日常饮食也融入了梅山人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的豪爽性格,更是将 “崇文尚武,厚德重义” 的新化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新化古城的地理位置

新化古城位于资水之滨,梅山之阴,北塔之南。其具体地址在城北街与天华北路交叉口南 80 米,邮政编码为 417600。

新化古城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资水从古城边缓缓流过,为古城增添了灵动与秀美。梅山屹立在侧,仿佛一位忠诚的守护者,赋予古城沉稳与厚重。而北塔则如同一座历史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探寻古城的过往。

从地理方位上看,新化古城处于一个重要的交通节点。它连接着周边的城镇和乡村,自古以来就是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新化古城能够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传播。

新化古城所在的区域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宜农作物的生长,也为古城的居民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资源。这里的自然风光秀丽,山水相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现代社会,新化古城的地理位置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瑰宝,也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古城的魅力,领略历史的韵味。

总之,新化古城的地理位置优越,既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具有现代的发展潜力。它是一颗镶嵌在资水之滨、梅山之阴的璀璨明珠,等待着更多的人来发现和欣赏。

四、新化古城的建筑风格

新化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历史韵味和文化内涵。其中,北塔和向东街的建筑尤为引人注目。

1. 北塔

新化北塔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城北面的资水之滨,建成于清道光十四年(1834 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三湘名塔。北塔为八角形、七层的楼阁式砖石塔,塔身采用青砖砌成,古朴典雅。每层有短檐翘脚,装饰精美,犹如展翅欲飞的鸟儿,给人以灵动之感。塔基铺巨石,坚如磐石,彰显了其稳固的根基。

塔门向南开设,石门上有镌刻,拱门上嵌 “北门锁钥” 四字,字体雄浑有力,透露出北塔的威严与庄重。内部有螺旋砖阶上升,共 492 级,层层有壁画和石刻。这些壁画和石刻内容丰富,有人物、故事、花鸟等,栩栩如生,展现了当时的艺术水平和社会风貌。登塔凭窗,远处群山叠翠,脚下资水流碧,梅城古貌尽收眼底,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

北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新化历史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新化古城的变迁,承载着新化人民的记忆和情感。在古代,北塔可能是作为风水塔而建,用于镇压河妖、防止水患、引导航行、聚气聚财等。如今,它成为了人们登高抒怀、吟赏山水的佳地,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2. 向东街建筑

向东街的建筑保留了历史风貌,外置马头墙为隔断,不仅增添了建筑的美观度,还起到了防火的作用。街道以青石板铺就,历经岁月的磨砺,显得更加古朴醇厚。民国时期进行过整修拓宽,使其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也适应了现代的交通需求。

向东街的建筑以弄堂、阁楼、宅院等为主,共有 212 座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屋屋相连,青砖黑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诉说着曾经的沧桑。走进向东街,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年代。

慎德堂是向东街的一座保存完好的传统四合院,偎依向东街,临近资江畔。它是新化一个刘姓的晚清秀才所建,既有大户人家的气派,又不失精致庭院的温馨。大门口进门处碑廊里的各种石碑,每一块都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厅堂内的布置古朴而典雅,充满了岁月的醇香。如今,慎德堂搭建起文旅融合创新舞台,以梅山文化相关文献及实物展示为载体,开设有瓷器展厅、民俗场景复原区、名人厅、梅山民俗文化厅等,还有特色展演舞台在每周六晚进行傩戏、竹子戏、梅山传统山歌、本土戏曲、梅山故事评书、梅山武术、歌舞演艺等文艺表演,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来观摩欣赏,成为向东街里的文化新地标。

新化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北塔的雄伟壮观与向东街的古朴典雅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新化古城的美丽画卷。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

五、新化古城的文化内涵

  1. 梅山文化

    • 梅山文化是新化古城的重要文化根基,它渊源于湘中的梅山地区,主要指新化、安化一带。新化的古文化遗址丰富多样,如槎溪乡朝阳村雷公山的动物化石、圳上乡观音洞遗址和茶溪乡云霄桥紫宫洞遗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新化从几万年前的生命衍生到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居住劳作繁衍,再到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梅山文化融入了楚湘文化,蕴藏于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山水景观、古建筑等之中,是一种物化的文化积淀。

    • 梅山文化在新化古城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民间艺术方面,新化山歌名扬中南海,1953 年全国民间文艺汇演时,新化女歌手伍喜珍在中南海演唱《郎在高山打鸟玩》得到中央领导夸奖。梅山武术则是新化先民渔猎文化的最好遗存,刚劲有力,兼具劳作动作演绎和技击威猛风范。梅山歌谣古老神秘,山歌、民歌、情歌等广为传诵;梅山饮食有口皆碑,“三合汤” 入选 2008 年奥运食谱,“三大碗” 荣登各大酒店菜谱,白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腊肉等闻名全国;梅山风情奇异迷人,草龙舞、傩舞风格古朴,富有地方特色;梅山古迹星罗棋布,梅山寺、梅山殿、熊山古寺等古刹保存良好,文昌阁、罗盛教故居等爱国文化教育基地众多,风雨桥桥桥见证历史。

    • 梅山文化的标志性实体众多,包括山水景观如大熊山,古建筑如明清以来的县城、北塔、杨氏宗祠院落、龙潭桥等。这些都是梅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化古城的文化瑰宝。新化古城曾是梅山文化的骄傲,整齐划一的青石板街、交错布局的祠堂庙宇等建筑风景,与凤凰县、怀化黔古街各具特色。保护、发掘、整理、研究梅山文化,使之有利于今天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是我们的重要使命。

  1. 历史文化名城建设

    • 新化县投资 12 亿打造上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包括古建筑修复、古民居修缮、迁建古民居、整治近现代建筑等,还包含青石板街巷道路、给排水市政改造、强弱电改造等工程。建成后,上梅古城将成为动态民俗民间梅山文化博物馆。

    • 新化县人大常委会调研指导上梅古城规划建设,要求做好整体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在保护的基础上抓开发,保护好古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将梅山文化元素融入古城建设。深入挖掘毛板船文化、梅山武术文化、山歌文化、饮食文化等,整理好邓显鹤、陈天华、成仿吾、罗盛教、谢冰莹等人文资源,充分彰显梅山文化个性特色,让游客感受到古城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

    • 姜世星调研指导上梅古城建设工作,强调上梅古城建设要做好整体规划,优化功能布局,在保护基础上抓开发,保护好古建筑风貌和传统文化,建筑风貌要与北塔等古建筑相协调。要规划建设好南村草堂等传统院落和梅山武术、山歌、傩戏展示馆等,突出院落主题化、整体化、功能化,还原古钱庄、粮庄、私塾等生活场景,把古城打造成为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溯源地。风雨桥建设要体现其历史文化和个性,让每一座桥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突出桥梁对游客的吸引,建设集观赏性、体验性和互动性于一体的文化古城,拉长产业链条和消费链条,再现千年古镇繁华。

六、适合人群

新化古城适合各类人群游玩。

喜欢历史文化的人:新化古城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内涵。从秦属长沙郡到北宋熙宁五年建县,历经千年沧桑。众多的古建筑和文物古迹,如北塔、向东街、紫鹊界梯田、罗盛教故居等,见证了新化的发展变迁。梅山文化更是新化古城的重要文化根基,融入了楚湘文化,蕴藏于民族风情、民间艺术、山水景观和古建筑之中。喜欢历史文化的人可以在这里探寻古老的历史,感受梅山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新化从几万年前的生命衍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

美食爱好者:新化是美食的天堂,适合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向东街有各种特色小吃,如红汤牛肉面、杯子糕、蒿子粑等。老国面馆的牛肉面大片的五香卤牛肉、鲜亮的红汤、浓郁的山胡椒油,让人欲罢不能。杯子糕形似元宝,口感香软。此外,还有糁子粑、马练王、油榨粑等传承上百年的小吃。新化的传统美食也不容错过,糁子粑蒸鸡选料讲究,肉质细嫩,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功效;雪花丸子是过年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清香扑鼻;柴火腊肉选用土猪肉,腊香味浓郁。三合汤更是闻名遐迩,选料严格,味道鲜美,一匙下肚,脑门冒汗,胃口大开。新化菜注重本色、实在,米粉在新化菜中有着神奇功效,能让各种瓜蔬肉类和鱼类、蛙类、肉类等散发着米粉的芬芳。

摄影爱好者:新化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自然风光秀丽,民俗风情浓郁,是摄影爱好者的理想之地。北塔高大挺拨,雄据一方,八角形的楼阁式砖石塔,塔身古朴典雅,每层短檐翘脚,装饰精美,塔基铺巨石,坚如磐石。内部有壁画和石刻,登塔凭窗,可欣赏到远处群山叠翠,脚下资水流碧,梅城古貌尽收眼底。向东街保留了历史风貌,外置马头墙,青石板街道,弄堂、阁楼、宅院等历史建筑屋屋相连,青砖黑瓦,飞檐翘角,错落有致。此外,新化的民俗特色演出丰富多彩,传统戏曲如傩戏精彩纷呈,民间歌舞等节目也能为摄影爱好者提供绝佳的拍摄素材。新化的自然风光如紫鹊界梯田,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气势雄伟壮观,也是摄影的好地方。

家庭出游:新化古城适合家庭出游,让孩子了解传统文化,体验乡村生活。可以带着孩子游览新化古城的历史遗迹,如北塔、向东街等,感受历史的厚重。观看民俗特色演出,如傩戏、花鼓戏等,让孩子了解民间艺术。品尝新化的特色美食,让孩子体验不同的口味。还可以选择亲子游打卡的景点,如九天洞景区、高椅岭旅游区、大平台龙居瀑布旅游区等,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增长知识,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在新化的乡村旅游景点,如紫鹊界、天门乡的土坪村、奉家镇的渠江源村等,可以体验传统的农家生活,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乡村的宁静与美好。

总之,新化古城适合各类人群游玩,无论是喜欢历史文化、美食、摄影还是家庭出游,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七、游玩注意事项

  1. 注意保护古建筑和文物,不随意破坏。新化古城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如北塔、向东街的众多历史建筑等。这些都是新化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我们在游玩过程中应心怀敬畏,不随意触摸、刻画或破坏古建筑和文物。爱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让它们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为后人继续讲述新化的故事。

  1. 在品尝美食时,注意选择正规的餐厅和摊位,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新化美食众多,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但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要注意选择正规的餐厅和摊位。可以查看店铺的卫生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观察店铺的卫生环境。例如,在品尝新化特色小吃如牛肉面、杯子糕等时,选择那些干净整洁、口碑良好的店铺,以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同时,对于水果类食品,要关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抽检情况,避免购买到不合格的水果。

  1. 参加民俗活动时,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新化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传统节味浓的龙腾狮跃 “闹” 元宵活动等。在参加这些民俗活动时,我们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了解活动的具体流程和要求,遵守活动现场的秩序。不随意干扰民俗表演,不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例如,在观看舞龙舞狮表演时,不要拥挤推搡,要为表演者鼓掌喝彩,共同营造良好的节日氛围。

  1. 注意个人财物安全,特别是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新化古城作为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游玩。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如向东街、北塔等景点,要注意个人财物安全。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要妥善保管,尽量放在身前视线范围内。在购物或品尝美食时,不要将钱包、手机等物品随意放置。同时,要注意防范小偷,提高警惕。如果发现财物丢失或被盗,要及时向当地警方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