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冷水江大乘山攻略

2024-12-03

一、大乘山简介

大乘山位于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镇和三尖镇境内,属雪峰山余脉,是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自然风光奇特,文化内涵深厚,建筑风格独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大乘山形成于距今约 5 - 7 亿年前寒武纪,最高峰海拔 724 米,面积约 5000 余亩。山体雄伟,地势陡峭,岩石林立,树木葱茏。其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深,形成陡坎、窄谷,山体高耸,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大乘山属于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全年平均气温 16 - 17.3℃。

大乘山气势雄伟,峰峦叠嶂,树木葱茏,山泉密布,溪涧纵横。西边资水环抱,北麓机器轰鸣;奇花异草装点四季,飞禽走兽嬉戏林间,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为便于游客观光游览,从山脚至峰顶修了一条 6 华里长的路,其中 2/3 是梯级水泥石板路。这条路很有特色,有时笔直如箭,有时弯曲如之,有时蜿蜒如蛇,无论何种路形,总之一个 “陡” 字。平均坡度 30 多度,陡的地方达 40 多度,且步步紧逼。上山时累得人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一小段,则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出几口粗气;下山时却令人双腿发软,膝盖打颤,有些没有梯级的陡坡,会让人身不由己一路小跑收不住脚,一不小心踩在浮石上面,还可能摔个四脚朝天。

山上水土保持良好,土壤肥沃,植被茂盛,四季葱茏秀丽,飞瀑流泉,随处可见,最高飞瀑达 72 米。更有七步金阶、水晶琼阁、琼台望日、卧龙戏水、仙女出浴、十八矛湾等景观令人神往。江南大自然赋予的生态环境诸多妙趣,均可在此领略。

大乘山山川俊秀,道路难行,却每年吸引数万游客到此观光,是因为在群山之巅还有一处必游之地,这就是 “圣帝殿”。殿外有山门,门洞为巨石雕琢,从风蚀程度看,应是宋时圣帝殿原物,石上镌刻有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门联书行楷,苍劲有力:“山色远云衔树影,鸟音时杂石泉声”,把个深山古刹所处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正中门楣刻 “大乘山” 三字。据史志载,北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像一尊。现在人们看到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1941)复修,为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砖木结构,盖小青瓦,约 300 平方米;中间殿堂不到 40 平方米。正中置 3.3 米高的圣帝像,两旁有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两侧左有十八罗汉,右列廿四诸天。可谓庙小菩萨多,整日香烟袅袅,钟鼓声声,倒给游人几分肃穆,几分清静。

大乘山风景名胜区包括大乘山、祖师岭、鸿云崖、太阳岛、石船等景点。祖师岭与大乘山同脉,自然条件基本相似,主峰海拔 1072 米,为全市最高点。相传昔日从天上飞来一石,附于山巅,时天霞光溢彩,时人为奇,视为吉物,请工匠将石雕凿成佛,称为祖师,修庙敬奉。道光丙戌年钦差翰林李词棠晚年游此,作《祷山灵歌》,甚为称道。鸿云庵距大乘山脚下 3 公里。据县志记载,明万历 43 年明宗,大乘山宗金江川王来此一游,并书 “鸿云胜境” 四字,笔迹秀健,堪为书法精品。鸿云岩削两山之麓,以突兀奇特著称,岩两侧如鹏展翅,中间如鸟背隆起,形成一个天然溶洞,洞门开放,景色壮观。由洞口进入,有上、中、下三层,洞口大中有一庵,为观音大士香火佛地,后人来此朝圣颇多。游览题咏不少,集风景、名胜、古迹之大成。太阳岛位于大乘山脚下的资江河中,面积近 200 亩,岛上草木丛生,郁郁葱葱。这里日照时间多,岛四周是天然浴场,既可进行冷水浴,也可进行日光浴,故名太阳岛。石船位于市西南距大乘山 8 公里的石槽村,因有石如舟,得名石船。

二、地理位置

1. 位置概述

大乘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镇和三尖乡境内,属雪峰山余脉。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别样的魅力。这里地处湘中地区,交通便利,周边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相互映衬。

大乘山作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访。它的海拔为 724 米,面积达 333 公顷。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溪流潺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2. 地形地貌

大乘山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深,形成了陡坎、窄谷等独特地貌。山体高耸,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岩石林立,树木葱茏,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里的地形地貌丰富多样,有悬崖峭壁、峡谷、深潭、瀑布、石林和石海等奇特景观。悬崖峭壁陡峭险峻,令人望而生畏;峡谷幽深静谧,仿佛隐藏着无数的秘密;深潭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瀑布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如银练般悬挂在山间;石林和石海则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

这种地形地貌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也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在大乘山,你可以看到种类繁多的植物,从参天大树到低矮的灌木,从娇艳的花朵到嫩绿的小草,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同时,这里也是动物的乐园,飞禽走兽嬉戏林间,为大乘山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三、历史渊源

1. 形成年代

大乘山形成于距今约 5 - 7 亿年前寒武纪,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变,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在数亿年的时光中,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塑造了大乘山独特的地形地貌。

2. 圣帝殿的历史

北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像一尊。这一举措不仅为大乘山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吸引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观光。

圣帝殿的修建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在当时,梅山地区尚处于开发初期,章惇开发梅山,旨在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和管理。修建圣帝殿,一方面是为了表达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神灵的庇佑,另一方面也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的场所。

现在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1941)复修,为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砖木结构,盖小青瓦。殿外有山门,门洞为巨石雕琢,从风蚀程度看,应是宋时圣帝殿原物。石上镌刻有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门联书行楷,苍劲有力:“山色远云衔树影,鸟音时杂石泉声”,把个深山古刹所处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

正中门楣刻 “大乘山” 三字,传说此处佛教为大乘派,故得山名。圣帝殿内,正中置 3.3 米高的圣帝像,两旁有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两侧左有十八罗汉,右列廿四诸天。可谓庙小菩萨多,整日香烟袅袅,钟鼓声声,倒给游人几分肃穆,几分清静。

圣帝殿自修建以来,历经千年风雨,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大乘山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每年都有来自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香火旺盛,延续至今。

四、特色景观

1. 自然风光

大乘山拥有众多奇特的自然风光,是避暑旅游的胜地。这里有景色奇特的悬崖峭壁,陡峭险峻,仿佛是大自然用巨斧劈砍而成,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站在悬崖边,远眺群山连绵,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峡谷幽深静谧,两侧山峰高耸入云,谷底溪流潺潺,清澈见底。漫步在峡谷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

深潭清澈如镜,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树木,潭水碧绿深邃,仿佛隐藏着无尽的秘密。在阳光的照耀下,潭面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瀑布是大乘山的一大亮点,最高飞瀑达 72 米,如银练般悬挂在山间。瀑布飞泻而下,水花四溅,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在瀑布旁,感受着水雾的清凉,让人心情舒畅。

石林和石海形态各异,有的像动物,有的像人物,栩栩如生。这些奇特的石头是大自然的杰作,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形成了如今的模样。在石林和石海中穿梭,仿佛进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此外,大乘山还有七步金阶、水晶琼阁、琼台望日、卧龙戏水、仙女出浴、十八矛湾等景观。这些景观各具特色,让人神往。七步金阶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阶梯,每一步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水晶琼阁宛如一座晶莹剔透的宫殿,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琼台望日是观赏日出的绝佳地点,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大地上,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卧龙戏水、仙女出浴、十八矛湾等景观也都充满了诗意和浪漫,让人陶醉其中。

2. 佛教文化

大乘山是佛教 “大乘派” 的源地,香火甚旺。山上的圣帝殿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吸引着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

圣帝殿的历史悠久,北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像一尊。这一举措不仅为大乘山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体现了当时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

现在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1941)复修,为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砖木结构,盖小青瓦。殿外有山门,门洞为巨石雕琢,从风蚀程度看,应是宋时圣帝殿原物。石上镌刻有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这些图案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门联书行楷,苍劲有力:“山色远云衔树影,鸟音时杂石泉声”,把个深山古刹所处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

正中门楣刻 “大乘山” 三字,传说此处佛教为大乘派,故得山名。圣帝殿内,正中置 3.3 米高的圣帝像,两旁有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两侧左有十八罗汉,右列廿四诸天。可谓庙小菩萨多,整日香烟袅袅,钟鼓声声,倒给游人几分肃穆,几分清静。

佛教文化在大乘山源远流长,不仅体现在圣帝殿的建筑和佛像上,还体现在人们的信仰和生活中。每年都有众多信徒前来朝拜,他们怀着虔诚的心,祈求神灵的庇佑和祝福。这种信仰和文化传承,为大乘山增添了一份神秘和庄严。

五、建筑风格

1. 圣帝殿建筑特色

圣帝殿作为大乘山的重要建筑,其独特的民房式风格彰显出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

这座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建筑,采用砖木结构,小青瓦覆盖其上,约 300 平方米的总面积给人以庄重之感。中间殿堂虽不到 40 平方米,却布置得井井有条。正中矗立着 3.3 米高的圣帝像,高大威严,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圣帝像两旁,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依次排列,慈悲与威严并存。两侧左有十八罗汉,形态各异,或坐或立,栩栩如生;右列廿四诸天,气势恢宏,让人不禁感叹工匠的精湛技艺。

圣帝殿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传统民房的质朴,又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庄严。在这不大的空间里,众多菩萨神像汇聚一堂,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无论是建筑的布局还是神像的雕刻,都展现出了那个时代的艺术特色和宗教信仰。

2. 山门风格

圣帝殿外的山门独具特色,门洞由巨石雕琢而成,彰显着历史的厚重感。从风蚀程度来看,应是宋时圣帝殿原物,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石上镌刻的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精美绝伦。双龙戏珠图案中,两条巨龙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仿佛要从石头中腾空而起,争夺那颗璀璨的宝珠。蝙蝠图案寓意着幸福与吉祥,它们灵动的身姿给山门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太极图案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哲理,阴阳相生,和谐统一。

山门的门联书行楷,苍劲有力:“山色远云衔树影,鸟音时杂石泉声”。这副对联把深山古刹所处的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之中。远处的山色与天边的云彩相互映衬,仿佛在衔着树影;鸟儿的鸣叫声不时与石泉的流水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自然的交响乐。正中门楣刻 “大乘山” 三字,传说此处佛教为大乘派,故得山名。

山门作为圣帝殿的入口,不仅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更是连接游客与佛教文化的重要通道。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大乘山的

神与美丽。

六、文化内涵

1. 佛教文化的传承

作为佛教 “大乘派” 的源地,大乘山历经千年沧桑,香火不断。北宋熙宁五年(1072),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像一尊,这一举措为大乘山注入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

如今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1941)复修,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砖木结构,盖小青瓦,虽面积不大,但正中的圣帝像高达 3.3 米,两旁有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两侧左有十八罗汉,右列廿四诸天,庙小菩萨多,整日香烟袅袅,钟鼓声声,给游人带来几分肃穆与清静。

这里不仅是佛教信仰的重要场所,也是佛教文化传承的象征。每年都有来自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他们怀着虔诚的心,祈求神灵的庇佑和祝福。这种信仰的传承,让大乘山的佛教文化得以延续,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发醇厚。

2. 与周边文化的关联

大乘山地处古梅山地区核心区域,与梅山文化相互交融。梅山傩戏以其原始神秘、平民化、诙谐幽默被媒体和学界誉为 “真正古老的民间傩戏”。

梅山傩戏是一种从原始傩祭活动中蜕变脱胎出来的戏剧形式,具有古老的宗教特征。演员多是巫师出身,剧目又多是宗教色彩,表演具有浓烈的宗教风格,有时还穿插巫术表演,如 “捞油锅”“上刀山”“踩火犁”“吞火吐火” 等,给傩戏增添了神秘色彩。

梅山傩戏是古老的中国傩文化体系中一朵丰标独树的奇葩,至今仍然活跃在古梅山的核心区,即当代新化县的县域范围内。其主要载体梅山巫傩师组建的傩坛,俗称师公坛。梅山的民间傩戏既娱神也娱人,拥有广泛的受众。

梅山傩戏的演变经历了从人的 “神化” 到神的 “人化”、从娱神到娱人的转变、从艺术的宗教化到宗教的艺术化的过渡期。在此过程中,它融合了上古到近代各个历史时期的宗教文化和民间艺术,不断受到中原文化、荆楚文化、百越文化的影响和渗透,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

梅山傩戏音乐大致可分为祭祀音乐与戏曲音乐两大类。祭祀性音乐在傩戏的祭祀中有戏剧表演,满载戏剧中有祭祀,梅山傩戏音乐的来源多样,包括梅山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宗教音乐和民间特色乐器等。

梅山傩戏以再现古 “三苗” 至唐宋以前史称 “梅山硐蛮” 的历代祖先原始的物质和人口生产历程为表现主题,由迟至晚清才融入汉籍的土著巫傩师以家传和师传两系口传心授传承至今,谱系明晰,具有传承久远、剧情原始,多元一体、类型丰富和临场发挥、观众互动性强三大特点,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乃至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戏剧发生学和湖湘文化研究等诸多学科宝贵的原生态信息源。

大乘山与梅山傩戏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古梅山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客在大乘山不仅可以领略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还能感受梅山傩戏的独特魅力,体验古梅山地区的历史文化底蕴。

七、游玩注意事项

1. 路线难度

对于没有户外徒步经验的人来说,不建议选择从大乘山到祖师岭的穿越线路,因为这条线路强度较大。如果想要欣赏美景,可以直接前往祖师岭,这里集中了大乘山的精华景观。

2. 装备建议

在前往大乘山游玩时,建议携带以下装备:

  • 登山杖:山路崎岖,登山杖可以提供支撑,减轻腿部压力。

  • 夏季防晒物:阳光强烈时,防晒物品可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 人均 2 瓶水:进山后没有小卖部,需自备足够的饮用水。此外,山顶寺庙有简易洗手间可供使用。

3. 自驾停车

自驾前往大乘山的游客,车子基本上只能停在山脚。这样可以避免车辆在山路上行驶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山区的生态环境。在停车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确保车辆安全。同时,要遵守景区的停车规定,不要随意停放车辆,以免影响其他游客的通行。

八、总结

娄底大乘山,这座位于冷水江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它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迷人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从地理位置上看,大乘山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南郊禾青镇和三尖乡境内,属雪峰山余脉。其海拔 724 米,面积达 333 公顷。这里地形起伏大,沟谷切割深,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山体高耸,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岩石林立,树木葱茏,展现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大乘山的历史可追溯至距今约 5 - 7 亿年前寒武纪,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变,见证了地球的沧桑巨变。北宋熙宁五年,宋神宗派大将军章惇开发梅山时,在此修圣帝殿一座,塑圣帝神像一尊,为大乘山增添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今的圣帝殿为民国三十年复修,四扇三间带两横屋的民房式建筑,砖木结构,盖小青瓦。殿外山门的巨石雕琢,门联苍劲有力,石上镌刻的图案精美绝伦,把深山古刹的境地描绘得入木三分。

大乘山的特色景观令人神往。自然风光方面,有景色奇特的悬崖峭壁、峡谷、深潭、瀑布、石林和石海,是避暑旅游的胜地。最高飞瀑达 72 米,更有七步金阶、水晶琼阁、琼台望日、卧龙戏水、仙女出浴、十八矛湾等景观,让人陶醉其中。佛教文化方面,大乘山是佛教 “大乘派” 的源地,香火甚旺。圣帝殿吸引着方圆几百里的善男信女朝香拜佛,庙小菩萨多,整日香烟袅袅,钟鼓声声,给游人带来几分肃穆与清静。

大乘山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圣帝殿的民房式建筑彰显出浓厚的历史底蕴与文化内涵。中间殿堂虽小,却布置得井井有条。正中的圣帝像高大威严,两旁的观音菩萨、送子娘娘和金吾二将,以及两侧的十八罗汉和廿四诸天,栩栩如生。山门的巨石雕琢,双龙戏珠、蝙蝠、太极等图形精美,门联把深山古刹的境地描绘得淋漓尽致。

大乘山的文化内涵丰富多样。作为佛教 “大乘派” 的源地,佛教文化传承千年。同时,大乘山地处古梅山地区核心区域,与梅山文化相互交融。梅山傩戏以其原始神秘、平民化、诙谐幽默被媒体和学界誉为 “真正古老的民间傩戏”,是记录千百年来湘中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演化过程的活性载体。

在游玩大乘山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路线难度方面,对于没有户外徒步经验的人来说,不建议选择从大乘山到祖师岭的穿越线路,可直接前往祖师岭欣赏精华景观。装备方面,建议携带登山杖、夏季防晒物和人均 2 瓶水,进山后没有小卖部,需自备足够的饮用水。山顶寺庙有简易洗手间可供使用。自驾停车时,车子基本上只能停在山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位置,遵守景区停车规定。

总之,大乘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迷人的特色景观、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娄底冷水江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游玩时,注意安全,做好准备,尽情享受这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