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南娄底旅游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4444号-2
2024-12-03
娄底锡矿山,一座因锑而闻名遐迩的矿山。其锑矿的发现充满了传奇色彩。相传,“锡矿山” 之名始于明朝末年,当时的人们把这里出产的锑误以为是锡,以锡名山,这一误传竟延续至今。
1897 年,新化县王郎塘(白溪)人刘德基,善看风水。他来到锡矿山,拾到一块明代遗弃的废渣,带回省城化验,这才确定锡矿山上的 “锡” 原来是 “锑”。至此,锑矿正式被发现。1899 年,刘德基邀了 12 个股东,在陶塘合办 “履和玉采矿公司”,这成为锡矿山最早的采矿公司。刘德基的发现引发了一场矿业开发的热潮,矿山锑厂迅速发展到 20 多家。到 1918 年,更是发展到 130 多家,矿工达 10 万人之多。1921 年,锡矿山锑产占全世界锑产量的 57.6%,当之无愧地成为了 “世界锑都”。
解放后,锡矿山走上了一条开发发展的新路。1981 年锡矿山特号锑白荣获国家银质奖章,1982 年,锑产品包装开始使用 “闪星牌” 商标,并打印 “中国锡矿山” 字样。1995 年,全年实现生产锑品 18298 吨,总产值 64017 万元,创历史最高纪录。
(1)1926 年 “四・八” 事件
锡矿山有组织有领导的工人运动始于 1925 年。“青沪惨案” 发生后,湖南成立了 “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全省反帝运动高涨。7 月初,中共湘区委派邹建武等人到锡矿山开展工人运动,于 7 月 6 日正式成立锡矿山 “雪耻会”,7 月 14 日举行了 3000 多人的集会和示威游行。不久,肖铁生(萧石月)等也奉命来到锡矿山,建立了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并于 9 月建立了秘密的锡矿山工会。
1926 年 3 月,倾向革命的唐生智在长沙就任代省长,湖南政治形势较为开朗。原来处于秘密状态的锡矿山工会于 4 月 4 日公开办公,发展会员,几天内就有 3000 多工人入会。工会决定 4 月 8 日正式召开矿山工会成立大会。矿商对此惊恐万分,他们贿赂商团团长杨执中准备镇压。4 月 8 日,锡矿山工会成立大会刚散会时,杨执中以工人集会闹事为由,指挥商团对全矿山进行戒严,逮捕工人首领 30 余人,打伤工人近 1000 人。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领导工人奋起抗争,他们一面派人赴长沙请愿和通过《大公报》揭露商团罪行,一面发动工人及其亲友大力开展营救被捕工人的斗争。在矿山工人的坚决斗争下,7 月中旬,杨执中被迫释放邹建武等工人首领。
(2)锡矿山工人运动及红色历史
1925 年秋,中共湘区委员会增派萧石月、仇寿松相继来到锡矿山,他们与邹建武等一起创立平民学校,成立了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萧石月任支部书记,发展了党员 21 人,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使锡矿山成为当时全省三大工运中心之一。
1927 年,“马日事变” 爆发,全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白色恐怖遍及湖南。此时,正在发展的锡矿山工人运动也很快出现了紧张气氛,反动势力蠢蠢欲动。5 月底,湖南全省总工会发来急电,命令锡矿山工人纠察队火速开赴长沙,支援十万农军进攻长沙。中共锡矿山特支研究决定,除留部分力量守护矿山外,萧石月、邹建武、黄幼南率领工人纠察队三百多人驰赴长沙,然而途中遭遇到反动军阀许克祥属下陈桂生部的伏击,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包围。萧石月、邹建武和六、七十名纠察队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
1935 年 11 月,贺龙、任弼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遵照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实施战略转移,开进新化,16 师先遣部队 27 日深夜到达锡矿山。29 日上午,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带领 16 师主力 1500 多人到达。红军在锡矿山宝大兴、公益、德华盛、畴富堂和大德生、康家院等地停留了 6 天,夜以继日开展革命宣传,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等。同时,24 名老百姓代表胸前戴着红色标志,积极奔走于各公司、炼厂和大商户之间筹集军款。红军在锡矿山共筹集银元 5 万块和一大批粮食、布匹、衣物等物资,组织了一支 “抗日救国先遣队” 武装,招收新兵近 1000 人,后跟随红军北上抗日,为红军长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8 年 11 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决定在锡矿山建立党组织,在省工委书记周里的安排下,25 岁的青年党员颜述之来到锡矿山,以工程处职员的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护矿迎解放斗争。颜述之充分利用编撰采访的身份,深入发动群众,进炼厂、下矿洞、访民居,迅速发展革命力量,积累第一手详细的调查资料。他组织办夜校,为宣传解放战争形势打开了通道;成立了歌咏队,启发和团结进步工人及知识分子。1949 年 10 月 2 日,“世界锑都” 锡矿山最终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娄底锡矿山,作为世界锑都,其在锑矿资源储量、开采量和冶炼技术等方面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锡矿山锑矿资源现保有储量达 30 万吨,占全球比重的 30%,素有 “世界锑都” 的美称。从 1897 年正式开采以来,历经 120 余年的锑业开发,锡矿山在资源储量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里的锑矿资源丰富,为全球锑产业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
在开采量方面,锡矿山锑产量曾一度占全世界锑产量的 57.6%,当之无愧地成为了 “世界锑都”。从早期的众多采矿公司蓬勃发展,到后来的大规模开采,锡矿山的锑矿开采量始终在全球占据重要份额。
而在冶炼技术方面,锡矿山更是领跑中国锑工业乃至全球锑行业。一个世纪的峥嵘沉浮,无数次工业技术的革新换代,如今,锡矿山的冶炼技术正在发生质的变化。锡矿山闪星锑业通过创新和整治提高,锑产品已经形成集采、选、冶炼、科研和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结构。2018 年,闪星锑业瞄准锑矿石中的贵重金属,投资建设锑冶炼黄金回收生产线,锡矿山地区有色金属产业集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2020 年,锡矿山入选了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这充分彰显了其在冶炼技术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卓越成就。
娄底锡矿山以采矿、冶金为主导产业,同时建筑、运输、餐饮等行业也作为辅助产业,共同构建了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在采矿和冶金方面,锡矿山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1897 年正式开采后,迅速发展成为全球重要的锑矿出产地。这里的锑矿开采技术不断进步,从传统的手工开采逐渐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同时,冶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闪星锑业通过创新发展和整治提高,锑产品已经形成了采掘、冶炼、深加工与研发为一体的产业结构。产业基础和产业规模明显提升,例如 2019 年投资 1538 万元,完成了鼓风炉环保改造升级,提高了工序自动化水平,减少了系统无组织排放。
除了采矿和冶金,建筑、运输、餐饮等辅助产业也随着矿业的发展而蓬勃兴起。建筑行业为矿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矿工的居住条件改善提供了支持;运输行业保障了锑矿资源的顺利运输,将锡矿山的锑产品运往世界各地;餐饮等服务业则满足了矿工和相关从业人员的生活需求。
锑品冶炼技术的先进是锡矿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冷水江市锡矿山是百年老矿,拥有世界尖端的技术人才和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与闪星公司相比,冶炼技术并不逊色,振强、兴华等冶炼公司生产的产品含量已达到了 99.99%,并具有从锑中提炼金、银、铟等贵重金属的技术。我市的普通冶炼工人走到外地,走出国门都被尊称为工程师。
近年来,锡矿山的产业不断升级。娄底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环保、安全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加速锑矿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鼓励和引导民营锑企兼并重组和产业整合,把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放在研发、设计和精深加工上来,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延伸产业链条。2019 年以来,冷水江市把锑产业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积极引导闪星锑业和涉锑民营企业共同组建一家股份制贸易公司,规划对全市锑产业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税收缴纳等方面统一实行规范管理,逐步形成全球锑金矿资源控制 - 采矿 - 冷水江锡矿山冶炼 - 锑品 - 深加工产品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结束多年来锡矿山区域国有、民营锑品企业之间同质化恶性竞争的状况,实现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同时,锡矿山也在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冷水江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打响了锡矿山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十多年时间,投资近 22 亿元,实施了 110 多个项目,安全处置了 7500 万吨历史遗留固废。闪星锑业被国土资源部授予 “国家级绿色矿山” 称号。如今的锡矿山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打造别具特色的 “工矿景区”,昔日废渣遍布的荒山,如今 “披上” 多彩烂漫的鲜花,目光所及,皆为绿色。每到假期,位于锡矿山的 “爱琴海”“万马奔腾” 等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游玩。
锡矿山街道地处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北部,总面积 116 平方公里。这里享有 “世界锑都” 的美誉,是世界锑品行业的发祥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锑品进炼加工集散地。锡矿山锑矿资源现保有储量达 30 万吨,占全球比重的 30%,在锑矿资源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娄底锡矿山周边交通较为便利。S238 金祥公路提质改造后,将极大改善锡矿山地区的交通现状和区域形象。这条公路全长 22.2 公里,计划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改建,项目总投资 2.8 亿元,建设工期 24 个月。公路建成后,有利于推动锡矿山区域生态修复、锑产业转型,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创造条件。
此外,娄底公安交警部门也积极保障锡矿山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在冰雪天气下,冷水江交警积极响应,连夜出动,强化值班备勤,严格执行 24 小时领导带班和值守制度。锡矿山派出所交警中队、农村 “两站两员” 及驻地重点企业等协同合作进行抗冰保畅,共出动抗冰保安保畅人员 30 多人上路撒盐除冰,设立各种警示提示标牌 30 多块,排查和临时处置隐患路段、车辆受困点等多处,及时消除了道路安全隐患,全力保障市民出行安全。
随着生态治理的不断推进,冷水江市锡矿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丰硕,吸引了不少市民朋友前来游玩,车流量也逐渐增多。但由于锡矿山道路急弯多、道路陡、支路窄,广大市民交通安全存在很大风险。为保证广大群众平安出行,锡矿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立即展开对道路交通问题顽瘴痼疾进行大宣传、大整治。组织在街道道路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发动 “两站两员” 村辅警等力量上门宣教并发放宣传资料,同时采用电子显示屏、村村响、微信微博、网格群等媒介进行大力宣传,提高市民出行安全意识。并在辖区范围内建设道路交通安全文化宣传墙,时刻提示广大群众树立安全意识、遵守交通法规。为更有力的推进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工作,街道办事处会同矿山派出所联合开展 “戴帽工程” 整治行动,锡矿山街道戴帽率明显提升,交通安全得到很大程度改善。
羊牯岭碉楼始建于 1932 年,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羊牯岭上。这座碉楼是湖南省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碉楼建筑,由锡矿山的开源公司大矿主段楚贤为垄断锑矿开采而建。
羊牯岭碉楼高 14 米,长 10.4 米,宽 6.8 米,墙厚 0.8 米。共设瞭望孔 6 个,射击孔 195 个,砖木结构。墙体保存良好,但屋面、楼板及楼梯已损毁。由于建筑年代久远,碉楼的原始建筑风格遭到了严重破坏,内部木结构构架均已腐朽,紧闭的大门也是前几年才重新修建。瞭望口分布在碉楼的二至四层间,呈漏斗状外大里小,经过 0.8 米厚的墙到达内面,面积仅剩原来的三分之一。射击孔如喇叭状从内向外渐渐缩小,每层四面紧密布满射击枪孔。
1932 年,冷水江地区的开原公司大矿主段楚贤与同化公司及新化官矿局进行争讼。段楚贤以行贿手段购置了可装备一个连队的武器,招集矿警百余人,先后在飞小岩、羊牯岭修建碉楼两座,还在碉楼内设立土牢、水牢,并列置刑具。工人偶因小事,即由监工、包头扭送到碉楼打入牢中,工人被鞭笞致伤者不计其数。
羊牯岭碉楼作为旧中国资本家残酷镇压工人群众的历史见证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是旧中国地主资本家残酷镇压并残害工人群众的历史见证,也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场所。2002 年 5 月 19 日,羊牯岭碉楼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为打造世界锑都锡矿山红色旅游工矿区,冷水江市政府以修复南矿羊牯岭碉楼为切入口,拟投入 100 多万元资金,对该碉楼主体、碉楼上山通道和周围场景按当时民国风格进行全面修复。2018 年 8 月 1 日下午,市长曾伯怡、副市长谢昆一行对羊牯岭碉楼维修进行现场考察,强调在维修过程中一定要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保存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手法进行施工。这次全面维修后,羊牯岭碉楼将还原历史,以保存革命传统教育的手法再现世人面前。
除了羊牯岭碉楼,锡矿山还有一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如锡矿山展览馆。锡矿山展览馆坐落于锡矿山闪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是湖南省第一家工矿企业展览馆,馆址是在 1948 年建成的锡矿山工程处办公楼原址上建成,于 2008 年 2 月建成开馆。
锡矿山展览馆占地面积约 2000 余平方米,建筑面积 1500 平方米,展陈面积 900 余平方米。三大板块分设 12 个展厅,展陈照片 260 余幅、实物 45 件、文献资料 20 套、雕塑 9 尊、景观 3 处和蜡像等艺术品 6 件以及大量油画作品,生动再现了锡矿山 120 余年锑业开发史和革命斗争经历、驰名世界的荣誉资质和畅销全球的锑研发新产品等实物陈列,展示了 “世界锑都” 持续发展的卓越贡献,是我国锑工业发展史具有典藏价值的 “活标本”。
锡矿山展览馆分为 “锑业开发史”、“革命斗争史”、“产品标本陈列” 三大部分,是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底市和冷水江市党员教育基地。如今,锡矿山展览馆成为人们了解锡矿山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展现了锡矿山的工业建筑特色。
娄底锡矿山拥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锡矿山的红色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的成立。1925 年秋,中共湘区委员会增派萧石月、仇寿松相继来到锡矿山,他们与邹建武等一起创立平民学校,成立了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萧石月任支部书记,发展了党员 21 人,直属中共湘区委员会。这个特别支部的成立,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锡矿山工人运动的熊熊烈火。
在工人运动方面,锡矿山成为了当时全省三大工运中心之一。1925 年,“青沪惨案” 发生后,湖南成立了 “青沪惨案湖南雪耻会”,全省反帝运动高涨。中共湘区委派邹建武等人到锡矿山开展工人运动,于 7 月 6 日正式成立锡矿山 “雪耻会”,7 月 14 日举行了 3000 多人的集会和示威游行。不久,锡矿山工会秘密成立,并于 1926 年 4 月 4 日公开办公,发展会员,几天内就有 3000 多工人入会。然而,矿商惊恐万分,贿赂商团团长杨执中准备镇压。4 月 8 日,锡矿山工会成立大会刚散会,杨执
中工人集会闹事为由,指挥商团对全矿山进行戒严,逮捕工人首领 30 余人,打伤工人近 1000 人。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领导工人奋起抗争,一面派人赴长沙请愿和通过《大公报》揭露商团罪行,一面发动工人及其亲友大力开展营救被捕工人的斗争。在矿山工人的坚决斗争下,7 月中旬,杨执中被迫释放邹建武等工人首领。
1927 年,“马日事变” 爆发,全国革命形势急转以直,白色恐怖遍及湖南。锡矿山工人纠察队在萧石月、邹建武的率领下,取道蓝田去湘潭,支援十万农军进攻长沙,途中遭遇到反动军阀许克祥属下陈桂生部的伏击,萧石月、邹建武和六、七十名纠察队员在激战中壮烈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展现了锡矿山工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牺牲精神。
1935 年 11 月,贺龙、任弼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遵照党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指示,开进新化,16 师先遣部队 27 日深夜到达锡矿山。红军在锡矿山宝大兴、公益、德华盛、畴富堂和大德生、康家院等地停留了 6 天,夜以继日开展革命宣传,沿街刷写标语,四处鸣锣安民,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和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等。同时,24 名老百姓代表积极筹集军款,红军在锡矿山共筹集银元 5 万块和一大批粮食、布匹、衣物等物资,组织了一支 “抗日救国先遣队” 武装,招收新兵近 1000 人,后跟随红军北上抗日,为红军长征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48 年 11 月,中共湖南省工委决定在锡矿山建立党组织,青年党员颜述之来到锡矿山,以工程处职员的身份做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开展护矿迎解放斗争。他深入发动群众,进炼厂、下矿洞、访民居,迅速发展革命力量,积累第一手详细的调查资料。组织办夜校,成立歌咏队,为宣传解放战争形势打开了通道,启发和团结进步工人及知识分子。1949 年 10 月 2 日,“世界锑都” 锡矿山最终完整地回到人民手中。
锡矿山的革命烈士们,如萧石月、邹建武等,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他们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锡矿山的红色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的伟大历程,也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近年来,冷水江市对锡矿山地质文化镇的评选评估工作高度重视,积极挖掘矿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
锡矿山矿区总面积 116 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锑品生产和供应地,是国家锑品主要研发和出口基地。在 123 年的开采过程中,留下了众多典型矿冶遗址,形成了丰富的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
冷水江市以打造 “工矿旅游景区” 为目标,充分挖掘保护锡矿山矿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地质科学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何庆成带领评选专家组,来冷水江市踏勘评估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工作。专家评选组充分肯定了冷水江市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工作成效,指出要将锡矿山地区的生态修复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发挥当地乡村地质资源禀赋,积极挖掘地质科学和地方文化,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与地质文化旅游经济,有力推动地质科学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
专家组深入锡矿山实地踏勘评估锡矿山地质文化镇申报建设工作,对锡矿山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给予了高度赞赏。要求冷水江市进一步挖掘保护锡矿山矿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好锡矿山丰富且独特的锑矿地质遗迹和采矿活动遗迹,重现锑矿探、采、选、冶、加工工艺流程和中国锑业发展历程及矿山环境恢复整治过程;积极谋划联动特色项目,将废旧厂房、矿坑遗址打造成全国老工业摄影基地,着力将锡矿山打造成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与工矿、红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为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完成了锡矿山锑矿区作为地质文化镇建设范围的选点论证、调查评价等工作,划分了地质遗迹集群,编写了建设方案,进行了旅游科普策划设计与产品开发,全程指导了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工作,并高质量地编制了申报材料。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思路清晰,科普设施规划布局合理、内容丰富,将生态修复与转型发展相结合,体现了地质文化村(镇)特色,有力推动了地质科学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工矿文化旅游与冷水江产业升级转型融合。
未来,冷水江市将把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作为助推乡村振兴,推动锡矿山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锡矿山地质资源禀赋,挖掘地质科学和矿山文化,发展红色文化与工矿红色文化旅游经济,让锡矿山地区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同时,省地调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并策划好锡矿山地质文化镇建设,进一步挖掘并保护锡矿山矿业发展的历史文化内涵,利用好锑矿地质遗迹和采矿活动遗迹,打造集地质科学研究、科普教学、工矿文化旅游、红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胜地,构建工矿文化旅游、锑矿产业和地质科普多元发展的格局,让锡矿山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娄底锡矿山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独特景观的矿区,在游玩时安全至关重要。游客在参观矿区、景区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首先,锡矿山部分区域存在废弃矿洞等危险地带,切勿擅自进入这些区域,以免发生坍塌等意外事故。在游览羊牯岭碉楼等历史建筑时,要遵守相关规定,不要攀爬或倚靠在受损的建筑结构上,以免造成自身伤害和对文物的破坏。
其次,在参加登山等户外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装备,如舒适的运动鞋、轻便的背包等,并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行程,避免过度疲劳。同时,要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范山体滑坡、落石等自然灾害。
娄底锡矿山的生态环境来之不易,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应积极践行环保理念。
一方面,不随意丢弃垃圾。在景区内设置有垃圾桶,游客应将垃圾放入垃圾桶内,保持景区的整洁美观。特别是在进行徒步越野等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垃圾袋,将产生的垃圾带走。
另一方面,爱护自然景观和文物建筑。不破坏植被、不涂鸦刻字,共同维护锡矿山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价值。同时,积极参与景区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宣传等,为保护锡矿山的生态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娄底锡矿山四季各有特色,但不同季节的游玩体验也有所不同。
春季(3 月 - 5 月)是锡矿山的复苏季节,万物生长,绿意盎然。此时可以参加 “世界锑都” 冷水江锡矿山的各类徒步活动,如中国体育彩票 “巅峰湖南” 六大名山登山赛和 “锡矿山红军行” 徒步越野活动等。一边欣赏春意盎然的景色,一边感受登山运动带来的激情活力,还能重温中国革命的艰辛历程。
秋季(9 月 - 11 月)的锡矿山也别有一番风味。天气凉爽,景色宜人,波斯菊、百日菊、孔雀草等漫山遍野,是拍照打卡的好时节。同时,秋季的锡矿山游客相对较少,可以更加悠闲地欣赏美景,感受历史文化的底蕴。
总体而言,春季和秋季是游玩娄底锡矿山的最佳时间,既可以避开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严寒,又能欣赏到锡矿山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