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梅山古镇攻略

2024-12-09

一、历史渊源

1. 古镇起源

娄底梅山古镇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1097 年),自诞生起便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使命。在那个时代,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湘中大地。梅山古镇的建立,为新化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直以来,它都是新化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积蕴千年,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和历史沧桑。

古镇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古老的青砖黛瓦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街道两旁的房屋错落有致,木质结构的门窗雕刻精美,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2. 发展历程

新化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归属变化,为梅山古镇的发展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北宋熙宁五年(1072 年)“梅山蛮” 归化后置县,历经多个朝代,到如今成为娄底市的一部分。

新化县在周时为荆州之域,春秋时属战国楚地,秦时属长沙郡,汉时属长沙王国益阳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新化县不断演变,其行政归属也多次发生变化。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 年),湖南转运副使蔡煜开辟梅山,“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四万余亩,以上梅山地置新化县”,隶属于荆湖南路之邵州,梅山峒民自此归服。南宋宝庆元年(1225—1227)改邵州为宝庆府,新化属宝庆府。元时属宝庆路,行政长官称县尹。明清时属宝庆府,行政长官称知县。

辛亥革命后,民国 3—10 年(1914—1921)属湘江道,民国 27—38 年(1938—1949)属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行政长官称县知事或县长。1949 年 10 月 5 日,解放军再次攻克县城,新化第二次解放。10 月 21 日成立新化县人民政府,属邵阳专区。1977 年 10 月属涟源地区。1982 年 6 月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属娄底地区。从 1999 年 7 月后,娄底地区改为娄底市,新化属娄底市。

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梅山古镇始终伴随着新化县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它见证了新化县的兴衰荣辱,也承载着新化县人民的希望和梦想。如今,梅山古镇作为新化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二、地理位置

1. 所在区域

梅山古镇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新化县地处湘中地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梅山古镇作为新化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新化人民的记忆和情感。

2. 具体方位

梅山古镇北起工农路,南至迎宾路,西侧为天华北路,东至资江。这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从地图上看,梅山古镇处于新化县的核心地带。北侧的工农路连接着新化县的其他重要区域,为古镇带来了便利的交通和人流。南侧的迎宾路则是新化县的主要干道之一,通往各个方向。西侧的天华北路是新化县的商业繁华地段,为古镇提供了丰富的商业资源和配套设施。东侧的资江是新化县的母亲河,为古镇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和美丽的风景。

梅山古镇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新化县的文化、旅游和商业中心。游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到达古镇,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无论是自驾、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还是步行,都能轻松抵达梅山古镇。

周边的交通网络也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新化县拥有完善的公路交通系统,连接着周边的城市和地区。此外,新化县还有火车站和汽车站,方便游客从各地前来。

总之,梅山古镇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游客了解新化历史文化、感受古镇风情的理想之地。

三、建筑风格

1. 整体风貌

娄底梅山古镇的建筑风格独具魅力,古朴典雅中融合了清代、民国之风,亦有中西结合之美。漫步古镇,映入眼帘的是青瓦白墙、砖木结构的铺面,马头垛错落有致,为古镇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着精美图案,彰显着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这些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的瑰宝。

古镇的建筑布局严谨,小门、大堂、天井相得益彰,给人一种布局俨然的感觉。走在古镇的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2. 特色街区

向东街是梅山古镇保存原有市井特色最完整的一条老街。石板街蜿蜒曲折,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街道两旁的明清建筑特色鲜明,青砖黑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让人仿佛置身于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

清末民初,资江水运繁荣,向东街成为了集家坊、集市、码头为一体的商贾之地。这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如今,向东街依然保留着许多历史建筑,如阁楼、宅院等,共计 212 座。这些古建筑见证了向东街的辉煌历史,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向东街,你可以品尝到新化的特色美食,如杯子糕、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炸粑等。这些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蕴含着新化的历史文化。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古朴的老街在厚重的撮口音中开启,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从古到今,经久传唱。

3. 规划建设中的建筑特色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梅山古镇的历史文化,新化县开始规划开发建设梅山古镇。规划建设中的梅山古镇将充分利用资江穿城而过的优势与尚可找寻的古梅山历史文化优势,依托现有的古城古建筑,引进水流水系,形成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格局。

古镇将集休闲、娱乐、购物、观光、旅游集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其核心区面积约 60 公顷。争取用 3 年时间,通过修缮改造,恢复性建设好通济桥 1 座古桥,东正街、东外街 2 条古街和钱庄、粮仓 2 处老商肆,文庙、江西会馆 3 座祠庵,兰园、衡院、刘宅、圣德堂、清耀堂 5 处古宅,发展好牛肉面、杯子糕、油糍粑、马恋王 4 大特色小吃。

未来的梅山古镇将成为一个历史风貌和谐、文化气息浓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充分展现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魅力。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美丽,品尝到特色美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体验到古镇的独特魅力。

四、特色亮点

1. 文化特色

(1)宗教信仰: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 “梅山教”,男神是梅山张五郎,女神有白氏仙娘、梅婆蒂主和梅山猎神梅嫦。梅山教内容广泛,既有巫教、道教、佛教的成分,也有元皇教和茅山教的内容。梅山教没有经典与教义,只有咒语和祭奠的仪规,也无固定的场地。凡梅山教众上山狩猎、下水捕鱼、设棚赶鸭、隔山呼应等 72 行技术,均要履行一定的仪式,即念咒、请神、问卦。上山下水后,按祖师爷神示布阵、守卡、挽弩、下网画圈等。奇妙的是,野兽禽鱼会不请自来,并保证有收获,但不得贪得无厌,能维持生计便可,这就是梅山教的规矩。

在梅山地域新化和冷水江盛行的鲁班教、观音教、茅山教也各具特色。鲁班教相传是木匠祖师爷鲁班所创,包括木匠、锯匠等不同分工,各有绝活且崇尚镇煞驱邪等迷信活动。观音教除强盗水在外的各类水师均属其教众,禁戒极严,对跌打损伤、封刀接骨、蛇兽咬伤等治疗极为灵验,还有隔山呼应和拔草疗伤的独特功效。茅山教与观音教形式相似,但不必遵守观音教的禁戒,也没有隔山呼应和拔草疗伤的功效。

(2)民风习俗:梅山人分为上峒、中峒、下峒三个部分,各有不同生产习俗。在婚嫁习俗方面,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传统;丧葬习俗也独具特色,注重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还有喂饭怪俗等,展现了梅山人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3)文化载体:梅山文化是古老的巫文化,口头文学丰富,如梅山歌谣、史诗等。梅山歌谣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是美学价值极高的民间文学文本。在音乐上特色更为鲜明,起音都较高,跳跃性强,往往是一人起头众人和,具有粗犷、激越、陡峭、抒情的风格和大胆、利索、调皮、带有野性美的特色,是我国民间音乐中的一枝带露的野玫瑰。2008 年,新化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梅山文化的艺术形式五彩斑斓,如剪纸、滩头年画、布袋戏等。剪纸艺术精美绝伦,展现了梅山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滩头年画色彩鲜艳,寓意丰富,是梅山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布袋戏则以其生动的表演和精彩的剧情,深受人们喜爱。

2. 美食特色

新化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在向东街得到传承与发展,有杯子糕、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炸粑、向东街牛肉面等特色美食。

杯子糕是娄底的一道著名小吃,一块一块的杯子糕呈现出一种元宝的形状,透明的色泽,其中还分有黄白两种颜色。黄色的主要是用红糖来进行制作的,白色的是用米糖调制出来的。热气腾腾的杯子糕上面会放有芝麻、花生仁、葡萄干等配料。一口咬下去是一种特别绵密的口感、甜甜香香的味道,真的是无敌的可口。

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炸粑等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而且蕴含着新化的历史文化。清晨,第一缕阳光洒下,古朴的老街在厚重的撮口音中开启,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从古到今,经久传唱。

向东街牛肉面也是新化的特色美食之一。一大碗的牛肉面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红油,中间还铺有满满的大块的牛肉,里面的面条是呈现出一种金黄的颜色,上面还有几根翠绿的青菜,吃在嘴巴里鲜香麻辣的口感,简直就是会让你爽到心里。

此外,新化还有 “十荤”、“十素”、“十饮” 之说。“十荤” 就是三合汤、雪花丸、米粉肉、鸭子粑、柴火腊肉、回锅狗肉、泥鳅钻豆腐、水车鱼冻、稻花鱼、肘子肉。“十素” 就是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淀粉粑、粽子、烧麦。“十饮” 就是擂茶、凉粉、水酒、蛇酒、米烧酒、甜糟酒、苡米酒、云雾茶、青红茶、金银花甘草茶。去新化最推荐吃的就是三合汤、杯子糕、糁子粑蒸鸡、雷打鸭(鸭子粑)、白溪水豆腐、向东街的牛肉粉。

新化的美食,最让人有印象的就是新化三大碗的头牌菜三合汤。三合汤,选用水牛血、黄牛肚,黄牛里脊肉,厨师会把牛肉横切,牛肚不去黑色表皮,烹饪的火候必须恰到好处,里面加了红辣椒和特色香气的山胡椒,食材间互相融合,香气四溢。三合汤一下肚,脑门直接冒汗,喉管如起火般,吃的让人胃口大开,精神爽朗,忍不住又把汤匙伸出去,把汤泡米饭吃。吃三合汤就像看火爆动作片,新鲜、刺激、来劲,反映了典型的新化人性格。当然,还有穇子粑蒸鸡、资江河鱼,制作原料选料于自然山野,绿色环保,美食能品出一个真正自然、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的娄底食文化。

3. 旅游特色

2022 年,向东街入选非遗街区省级示范点;2023 年,向东街入选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人们可以在这里品新化红茶,听新化山歌,看梅山武术。

梅山武术发源于古梅山域内的新化县,流传于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属南拳系,是当今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中历史最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传武术功法与技击精髓的优秀拳种。其起源可以上溯到远古氏族部落时期,正式形成拳种流派则是宋代末期。“梅山武术” 全面地反映了梅山地区的民俗生活和文化传统,已经于 2014 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化傩戏剧目丰富,表演形式和内容丰富多彩,动作粗犷,语言幽默诙谐,俏皮风趣,唱腔高亢亮丽又优美婉转,自成体系,是我国傩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梅山傩戏又称傩舞,是梅山地区民间举行祈福、求子、驱邪等傩事活动时扮演的娱神和自娱戏剧,也是一种父老乡亲祈福消灾美好愿望的民俗舞,已流传数千年。它以中国南方原始狩猎经济与农耕经济为基础,全面生动地记录了南方原始民族传统生产、生活习俗,反映出古梅山从渔猎生活向农耕生活转化的历史。也反映了古梅山族群不畏艰苦,披荆斩棘,开天辟地,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同时又保存了不同时期融入的中原文化元素,是研究南方民族融合史、宗教演化史、民俗史的 “活化石”,是戏剧发生学,戏剧形态学不可替代的信息源,是研究湖湘历史文化不可再生的资料宝库。

新化山歌内容广泛、调式古老、风格独特、音韵简朴、结构多变,音乐特色鲜明,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说唱风味很浓。山歌以口头创作、传唱的方式生存于民间,其曲调、节奏、结构、句式都很自由,音调依新化方言按字行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2006 年梅山山歌列入首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 年 6 月,梅山山歌被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适合人群

1. 历史文化爱好者

娄底梅山古镇对于历史文化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宝藏之地。古镇始建于北宋绍圣年间,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在这里,你可以漫步于古老的街道,欣赏着独具特色的青砖黛瓦和木质结构的门窗,感受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新化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行政归属变化,也为古镇增添了丰富的历史内涵。从周时为荆州之域,到如今成为娄底市的一部分,新化县历经多个朝代,见证了无数的风云变幻。梅山古镇作为新化县的历史文化遗产,见证了这一切的发展历程。

此外,梅山古镇的文化特色也深深吸引着历史文化爱好者。梅山人信奉的原始宗教 “梅山教”,内容广泛,既有巫教、道教、佛教的成分,也有元皇教和茅山教的内容。其独特的咒语和祭奠仪规,以及上山狩猎、下水捕鱼等活动的仪式,展现了古老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梅山文化中的口头文学,如梅山歌谣、史诗等,丰富多样,句式长短有致,俚俗方言衬词较多,是美学价值极高的民间文学文本。梅山文化的艺术形式五彩斑斓,剪纸、滩头年画、布袋戏等,展现了梅山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为历史文化爱好者提供了深入了解梅山地区历史文化的机会。

2. 美食爱好者

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娄底梅山古镇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新化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在向东街得到了传承与发展,这里有众多特色美食等待着食客们的品尝。

杯子糕是娄底的著名小吃,呈现元宝形状,透明的色泽分黄白两种,分别由红糖和米糖制作而成,上面还配有芝麻、花生仁、葡萄干等配料,口感绵密,甜甜香香。蒿子粑、糁子粑、马练王、油炸粑等美食,不仅口感独特,还蕴含着新化的历史文化。清晨,古朴的老街在厚重的撮口音中开启,这些美食仿佛带着人们穿越千年时光。

向东街牛肉面也是新化的特色美食之一,一大碗牛肉面上面有一层厚厚的红油,中间铺着大块的牛肉,面条金黄,还有翠绿的青菜点缀,吃在嘴里鲜香麻辣,让人爽到心里。

此外,新化还有 “十荤”“十素”“十饮” 之说,其中三合汤是新化三大碗的头牌菜,选用水牛血、黄牛肚、黄牛里脊肉,加上红辣椒和山胡椒,食材间互相融合,香气四溢。吃三合汤就像看火爆动作片,新鲜、刺激、来劲,反映了典型的新化人性格。还有穇子粑蒸鸡、资江河鱼等美食,制作原料选料于自然山野,绿色环保,能让美食爱好者品尝到真正自然、生态、人文充分融合的娄底食文化。

3. 摄影爱好者

娄底梅山古镇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独特的拍摄场景。

古镇的整体风貌独具魅力,古朴典雅中融合了清代、民国之风,亦有中西结合之美。青瓦白墙、砖木结构的铺面,马头垛错落有致,精巧玲珑的楼阁镂刻着精美图案。古镇的建筑布局严谨,小门、大堂、天井相得益彰,走在街道上,仿佛穿越时空,为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充满历史韵味的画面。

向东街是梅山古镇保存原有市井特色最完整的一条老街。石板街蜿蜒曲折,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历经岁月洗礼,散发着古朴的气息。街道两旁的明清建筑特色鲜明,青砖黑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宛如明清时期的江南水乡。这里的古建筑、老街巷、传统的生活场景,都是摄影爱好者们捕捉美好瞬间的绝佳题材。

此外,梅山古镇周边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比如梅山国家森林公园,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奇特的岩石地貌,是观鸟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梅山古镇本身也在规划建设中,未来将形成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格局,集休闲、娱乐、购物、观光、旅游集散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更多的拍摄机会和创作灵感。

六、游玩注意事项

1. 交通指南

娄底梅山古镇交通较为便利。游客可乘坐火车或高铁到达新化县

城,化县城有完善的交通网络连接周边地区。到达新化县城后,再转乘汽车或租车前往梅山古镇。如果选择自驾,可根据导航提示前往,古镇周边有较为清晰的交通指示牌。

2. 天气变化

娄底的气候四季分明,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差异较大。游客在前往梅山古镇之前,应根据不同季节做好相应的准备。

春季,娄底平均温度在一定范围内,白天建议穿棉衣、冬大衣、皮夹克等厚重保暖衣服,夜间温度也较低,同样需要注意保暖。此时前往梅山古镇,可以欣赏到古镇在春日里的宁静与生机,但要记得携带雨具,因为新春季水较多。

夏季,天气较为炎热,建议着短裙、短裤、短薄外套等夏季服装。夏季的梅山古镇充满活力,游客可以在古镇的街道上漫步,感受凉爽的微风。但要注意防晒和防暑,及时补充水分。

秋季,是梅山古镇最美的季节之一。温度适宜,游客可以穿着套装、夹衣等较为轻便的服装。秋季的古镇,色彩斑斓,是摄影的好时机。但早晚温差较大,要准备一件外套,以防着凉。

冬季,日均最低温度在 10℃左右,日均最高温度为 18℃。白天可以穿着厚外套、毛衣等,夜间则需要更厚的棉衣、羽绒服等保暖衣物。冬季的梅山古镇可能会有雪景,为古镇增添了一份别样的美丽,但要注意防滑和保暖。

3. 尊重当地习俗

梅山古镇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习俗,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并尊重当地习俗,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梅山人信奉原始宗教 “梅山教”,游客在参观与宗教相关的场所时,要保持安静、庄重,不得随意触摸或破坏宗教物品。同时,要尊重梅山人在宗教活动中的仪式和传统。

在婚嫁习俗方面,梅山人有着独特的仪式和传统。游客如果有幸遇到当地的婚礼,可以远远地欣赏,但不要干扰婚礼的进行。在丧葬习俗方面,也要保持尊重,不得在丧葬场所大声喧哗或做出不适当的行为。

此外,梅山人还有喂饭怪俗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游客在与当地居民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得嘲笑或歧视。